鑒寶秘術

第三零二九章 真金不怕火煉(2/2)

    這恐怕就是一個人對某種東西喜歡到狂之後,完全憑個人喜好出價了吧。

    實話,這樣的東西雖然是價值連城,可是真正要賣到一億美金,那還真不太現實。

    席勒出這麽高的價格,那真得就是拚了啊。

    “一億美金!不是吧,這東西居然這麽值錢?”

    哈德站在一旁,直接傻眼了。

    那個華裔專家歎了口氣,開口道:“金裝陶瓷工藝,即棱,也叫扣。

    所謂‘銀棱’裝飾,是指用銀片包在瓷器的口沿或底足上的裝飾工藝。

    作為裝飾工藝的‘扣’,《文解字》解釋為‘金飾器口’。

    這種工藝多用於北宋定窯瓷器上。

    根據用材不同,被稱為金扣、銀扣、銅扣,也叫金棱、銀棱、銅棱。

    棱和扣應是同一種工藝。

    這一金銀裝飾瓷器的技法,為後世製瓷業開創了一條新路子。

    它集金銀富麗豪華與瓷器含蓄典雅之美於一體,對陶瓷的興旺達產生了深遠影響,為描金、貼金、金釉、胭脂紅釉等工藝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定瓷包鑲金銀口,華貴時髦,宋代宮廷極其盛行,逐漸波及民間。

    於是包金銀口逐漸成為一門行業,宮廷民間皆設作坊以供時需。

    宋朝工部文思院設‘棱作’,內廷後苑造作所亦設‘棱作’,隻負責瓷器及其他器皿鑲口。

    都市汴京城內,鑲金屬口作坊麵向市場,不必金銀,銅口亦使其增色。

    金裝工藝是風靡宋代的一種時尚,是為了提高瓷器的身價而采取的商品深加工工藝。

    金鈿與陶瓷聯姻,賞心悅目,猶如錦上添花,使得定瓷在高雅秀麗之外又增添了一份雍容華貴。

    反映了當時人們的審美情趣,以及對唐代金銀器的迷戀心理,也彰顯了物主人的尊貴身份和社會地位。

    這一創舉,蘊含著匠師們的高技藝和聰明才智,同時也揭露了統治階級對腐朽奢靡生活的追求。

    這樣的東西,實在是太珍貴了,唉,別一億美金,就算是給你十億美金,你也未必能找到一件品相如此出色,保存如此完整的金裝定器啊。”

    這一回,那華裔專家倒是沒有一些不負責任的話。

    大概是看到了好東西,所以這職業操守也突然回來了吧。

    “不可能,他怎麽可能得到這麽好的東西,一定是仿品,高仿!我教授,你可得仔細看清楚了啊,別讓這子鑽了空子。”

    哈德有些激動地道。

    很顯然,張元之前他那件屬於元代的仿品,等於是直接打了他的臉,他自然是不高興了,現在也要在張元的東西上吹毛求疵。

    隻可惜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不管他再這麽折騰,都沒什麽意義。

    “混賬話,難道我的眼力還不如你嗎?”

    華裔專家有點生氣。

    他的確是為了討生活,跟哈德有過一些撕私底下的交易,但是這並不代表他就要成為哈德的一條狗。

    那種事兒,他怕暴露,哈德更怕,所以他完全是沒必要在乎哈德怎麽想的。

    (未完待續。)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