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二九八五章 彩瓷之冠(2/2)

    “彩瓷之冠”是對洋彩瓷器的一種形象稱呼。

    身份地位尊崇的洋彩瓷器受寵於宮廷,從創燒到衰落都隻局限於宮廷之中為皇家所獨享,是“庶民弗得一窺”的禦用品。

    洋彩瓷器創燒於康熙年間,興盛於乾隆盛年,然最終失傳於宮廷封建社會。

    由此便可見這東西的珍貴了。

    準確來,這應該是一件清乾隆洋彩紅墨底開光花鳥紋螭龍耳尊。

    雖然不是第一次見到乾隆洋彩瓷器了,但有句話還是想,就是洋彩這個品種對很多喜歡官窯瓷器的朋友們來,還是很陌生的。

    原因不外就是前麵多次提到過的有人把民國的重工粉彩這個概念,想當然的拿來用到了雍正乾隆才有的洋彩瓷器上了!

    他們為什麽要這樣照搬呢,無非就是為了把洋彩和畫琺琅瓷區別開來,但犯了偷換概念的錯誤!

    其實洋彩所用的彩料就是琺琅,與畫琺琅是完全一樣的,不同的是藝術風格!

    畫琺琅風格清新,猶如國畫,但洋彩瓷卻是滿工畫法,但這個滿工卻是相對的,就像今給大家展示這件器物,就與上次那件不同。

    這件是滿工中還有多個開光,開光內就是畫琺琅技法。

    開光外滿工上下還有不同的色地加描金錦紋,可以是最為複雜和堂皇的工藝了。

    比畫琺琅不知要複雜多少倍呢!

    所以張元想的是,洋彩瓷器是畫琺琅展的必然,也是琺琅彩瓷繼續展創新的結果!

    而且洋彩瓷的數量非常少,比起畫琺琅要少得多!

    寶島故宮畫琺琅有三百來件,但洋彩卻隻有幾十件!

    物以稀為貴,因此可以,雍乾兩朝數量稀少的洋彩瓷器比畫琺琅要更顯珍貴和難得!

    這件東西為盤口,束頸,溜肩,鼓腹,圈足外撇,頸部飾螭龍耳。

    通體施洋彩,分別繪回紋,卷草紋,纏枝花卉紋,祥雲紋等。

    其腹部開光內繪雙鳥站在枝頭,花開正濃,妍美飽滿,仰俯有姿,枝蔓舒展輕盈。

    整體裝飾妍麗繁縟,造型層次豐富。

    底部鐫刻“乾隆禦製”。

    經過張元的判斷,絕對是真品無疑了。

    洋彩在價值上來,比琺琅彩更加值錢。

    對於這件東西的價格,張元倒是沒有之前壓得那麽低,直接就給了一個十萬美金的高價。

    蘭蒂爾雖然有抬高價格的意思,那傑西卡卻不想因此而得罪張元,於是這件東西就以十萬美金作數了。

    反正就算是如此,傑西卡夫人那也是絕對不虧的,畢竟這些東西都是她祖上傳下來的,而且過程中並沒有進行太多的保養和維護,使得瓷器上麵有不少的瑕疵。

    盡管這些瑕疵不比之前的豁口和裂痕那麽嚴重,但也絕對是影響物件價值的。

    瓷器就是如此,投入越多,那就希望賣的時候能賣個更高的價格,既然現在投入本來就不多,那傑西卡夫人自然不會太過貪婪,以至於得罪了張元這個風水大師。

    很顯然在傑西卡夫人眼中,古玩瓷器的價值,是遠遠比不上風水法器的。

    (未完待續。)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