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二九一五章 玉玦和玉璜(1/2)

    所以啊,千萬不要覺得誰比你笨,這個世界上,但凡能做生意的,那都不會是蠢人。..

    真想從行家手裏頭撿漏,那真得是難上加難的。

    由於張元對元青花的出色鑒定,可以算是得到了在場這些人的認可。

    所以剛剛還猶豫著是否讓張元鑒定東西的人,都紛紛亮出了自己的寶貝。

    “夥子,我這人呢,就喜歡收藏玉器,各種玉器買了不少,這是最近剛剛得到的一塊玉玦,麻煩你給瞧瞧,看看它到底是不是真東西。”

    話的是一個華裔老者,看起來頗為儒雅。

    “老先生,請恕我這人話直接,您這東西可不是什麽玉玦。”

    張元看了一眼之後就道。

    玉雕藝術是最古老的藝術品之一,早在7年前的河姆渡文化和馬家浜文化就有大量的玉雕藝術品湧現。

    老者手上的這塊“玉玦”在器形上叫做“圓玉”。

    圓玉的種類很多,扁平相連的圓環狀稱之為“玉璧”,玉璧的圓環中間有一道缺口的稱之為“玉玦”,半圓或弧形的圓玉稱之為“玉璜”,玉環是從玉璧演化而來的,它的環不是扁平的而是圓形的。

    玉有缺則為玦,玦是我國最古老的玉製裝飾品,為環形形狀,有一缺口。

    在古代主要是被用作耳飾和佩飾。

    玉玦常成雙成對地出土於死者耳部,類似今日的耳環,較大體積的塊則是佩戴的裝飾品和符節器。

    新石器時代玉玦製作樸素,造型多作橢圓形和圓形斷麵的帶缺環形體,除紅山文化豬龍形塊外,均光素無紋。

    紅山文化豬龍塊(又稱獸形塊)形製特殊,形體普遍較大,有的塊上有細穿孔,當是佩玉。

    考古掘已經證實,該文化的大型塊多出土於死者胸前,可以確定它不是耳飾。

    商代玉玦呈片狀,尺寸一般在5至1厘米,分兩種類型。

    一種是光素的,環窄;另一種為龍形玦,作卷曲龍形,龍張口露齒,背飾扉棱,龍身飾勾撤雲雷紋,俗稱“假陽文”,線條轉角方硬,圖案化風格強烈。

    周代玉玦仍作片狀,肉部明顯寬於商代,中孔較,並出現橢圓形塊。

    玦身多為光素,部分飾弦紋、雲雷紋,紋飾與商代相比有簡化趨勢。

    龍形玦很少,且多無脊齒。

    春秋、戰國玉玦數量最多,此期玉玦形體較,一般直徑在至5厘米。

    玦體作扁片狀,普遍飾有紋飾,素麵的很少。

    紋飾主要是當時流行的細密風格的蟠螭紋、蟠虺紋。

    用雙鉤陰線或寬陰線隱起加絲線方式飾紋。

    動物形塊簡化成陰線刻交尾雙龍、雙獸紋玦,少數精品在兩端透雕獸形象。

    漢代玉玦不多,風格沿襲戰國,玦不及戰國時精致。

    此時出現了一些較大的玦,直徑在1厘米以上,應是佩玉或符節器。

    宋以後出現仿古玉玦,主要仿春秋戰國造型。

    宋仿紋飾多不合古製,塊體比戰國厚重。

    明、清兩代偽古玉玦,紋飾處理和雕刻刀法很難達到戰國時自然流暢、鋒利健勁的效果,往往徒具古形,缺乏古意。

    玦通決。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