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二九零七章 青花梨壺(2/2)

    掌櫃的笑道:“先生是行家啊,行,兩位少待,我們這店裏頭還真有一件壓堂貨,保準你們二位滿意。”

    著話,他臉上露出了興奮的笑意。

    一般來,這店裏頭的掌櫃工資都是由兩部分組成的,一部分是固定工資,另外一部分則是提成。

    雖然提成多少不一樣,但是賺得多提成多這卻是肯定的。

    掌櫃的心翼翼從角落裏捧出了一件瓷器。

    這瓷器準確來,應該是一件青花梨壺。

    所謂梨壺是因其造型形似於梨而得名,梨壺造型始於晚唐五代時期,宋代雖有偶而出現,但並未入流。

    元代起,隨著青花瓷的流行,梨壺以全新的裝飾又一次出現在人們的麵前。

    從那時起至明代初期,梨壺就一直在禦用瓷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張元曾經見過一件青花梨壺,那就是宣德禦窯廠生產的青花龍紋梨型壺。

    不過很可惜啊,當是見到那東西是在大英博物館,沒能買到手啊。

    那件梨壺造型獨特新穎,壺蓋為寶珠頂,其上以青花覆蓮紋作飾;流與柄以纏枝花卉為飾;壺腹棱型中,用開光的青花龍紋構成主題裝飾。

    整個圖案言簡意駭,布局疏朗,是宣德青花梨型壺中的精典作品。

    他也是剛剛路過的時候,聽人起青花梨壺,結果實在忍不住就擠進人群裏麵看熱鬧了。

    自從梨壺在元代重新興起後,它的造型被明代永宣朝完整地繼承下來。

    在明初,除了有青花梨壺外,永樂甜白釉暗刻龍、鳳、花卉紋梨壺、紅釉梨壺以及宣德時的冬青釉梨壺等,在當時都是禦窯廠生產的名貴瓷種,足見皇室對仿生瓷的重視程度。

    在梨壺的裝飾工藝上,內容豐富,題材廣泛,它不但使傳統的裝飾得以延續,更將裝飾與造型藝術的統一作為梨壺的主要表現來達到其實用性、觀賞性和藝術性完美融合的效果。

    從目前考古掘以及傳世情況看,梨壺在明清時期絕大多數都產自禦窯廠,民窯幾乎不見。

    造成這一特殊現象的原因有二:一是在製作梨壺的過程中工藝複雜,生產成本髙;二是可能與皇家獨享並壟斷而形成的。

    因此,我們有理由推斷,明淸時期所產的各色梨壺作品,是皇家獨享的一種髙檔品種。

    假設這一觀點能夠成立,那麽不見民窯產梨壺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梨壺外形介乎於現代的酒壺和茶壺之間,因形狀像梨而得名。

    這件青花梨壺橄欖球般大,壺上有蓋子,前有壺嘴後有把手,蓋子和壺把兒之間還有一根兒後麵加上去的連線。

    這根線用的材料也比較考究,是一條銀線,看起來與青花梨壺十分搭配。

    掌櫃的心翼翼地將青花梨壺放到了桌上,然後介紹道:“兩位,你們可得瞧好了啊,這東西可是民窯梨壺之中的精品,雖然不如官窯那麽之前,但懂行的都應該明白,這可是明代景泰年間的瓷器,價值連城啊。”

    (未完待續。)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