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二八四八章 席勒與香爐(2/2)

    三米長的翹頭案是雞翅木的,清代老家具;

    茶幾是一個老宅的石門匾,不知他從哪裏淘來的;

    擱古琴的是一個老紅木卷幾……當然,最讓人羨慕的,便是那一木櫃1多隻香爐。

    席勒收藏香爐其實並不早,是從5年起開始的。

    他的狀態倒真是契合了“自由”二字,淡然,從容,不急不緩,沒有社會人身上那種常見的忙碌、焦慮、或者打了雞血隨時準備戰鬥的那種狀態。

    曾經有新聞記者去采訪他,結果卻變成了類似於古時文人雅士式的清談,有淡茶,有對古香爐的品鑒,有主人即興式的古琴演奏,唯一不太搭的是被當做茶點的薯片。

    這個家夥幾乎就是個中國通,如果你被他那張老外的皮所欺騙的話,那一定會吃虧的。

    席勒收藏的香爐,主要是宣德爐,這可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香爐,幾乎件件都是寶貝。

    明朝宣德年間,宣德帝利用從暹羅國(泰國)進貢的一批風磨銅,讓宮廷禦匠參照內府所藏的商周青銅器和宋瓷的款式,設計和監製香爐,它是中國曆史上第一次運用黃銅鑄成的銅器。

    不過,因為之後的明清兩朝無論是官府還是民間,皆大量仿造宣德爐,所以如今的宣德爐並不是鑄造年份上的概念,而是特指明清兩朝所鑄造的這一係列銅香爐。

    每一隻宣德爐的背後,都有一段收藏的故事,讓席勒立刻想,他卻感覺不出什麽,能講出來的是一個個閃光的記憶碎片。

    席勒每隔兩三個月,都會外出走走,而且一走就是大半個世界,英國、法國、德國、中國、印度……他所到之處,大多是鄉村集市的地攤。

    乘坐的交通工具包括了飛機、火車、三輪車、乃至牛車,唯一的目的就是搜羅文房清玩香爐和其他老東西回來。

    很難想象吧?

    這個家夥簡直跟張元一樣,擁有著同樣對古玩的執著。

    尤其是中國古董。

    有一年,席勒去中國北方,恰好遇上寒流,氣溫零下多攝氏度。

    長期生活在洛杉磯的席勒,從來沒有體會過那種冷,等車時,腳完全被凍僵了,他把能穿的衣服也全穿上了,差點沒被凍掉半條命。

    好在最後,他收到了兩個香爐,回程的途中,寒流還未退去,但席勒卻感覺沒那麽冷了。

    席勒的生活,三分之二時間在家裏,三分之一時間在路上,出的時候毫無目的,帶著一種隱隱約約的尋找上路,這種狀態,被他的很多好友羨慕。

    “經常有朋友,下一次跟我出去,但每一個下一次,都是我自己出,朋友們都太忙了。”席勒曾經告訴過比較要好的媒體。

    這就是有錢人的生活態度啊,想走就走,想玩就玩,想任性就任性。

    席勒收藏中最得意的香爐是隻“水月居”的私款爐。

    當時,玩香爐的人不多,這隻香爐是一位美籍華人從香港帶回美國的。

    席勒第一次看到它時,被對方一萬美金的開價氣得沒想要。

    (未完待續。)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