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二八零七章 小地方大專家(2/2)

    和老板搭訕:‘喲,怎麽也賣上錢了?’

    老板原來隻賣瓷器的,老板:‘老人留下的,我也不懂。’

    我想,又在編故事了。

    我拿到手中一看,是枚乾隆通寶錢,但此錢製作工整,綠鏽均勻,有鑄時銼痕,品相極佳。

    看麵文字體是寶泉局常見,但一看背麵,竟是寶晉局,滿文晉字很大,高於內郭。

    我在自己腦中不多的錢幣知識中搜尋著,突然腦中閃現一個念頭:‘莫不是傳中的大寶晉?’

    好事怎會降臨到我的頭上?

    別忙,再仔細看一下,是不是高仿?

    看字體,遒勁有力,沒一點流銅,符合當時風格,但這也不能明一定是真的,聽高檔錢現在有人電腦製模,仿的錢比真的還真。

    再看上麵銼痕,向一個方向磨銼,符合當時工藝,不錯,應該對;

    再看內穿,有當時流通穿線時的磨痕,很自然,後手工打磨做不到這樣。

    但鏽似乎又薄了點,是不是用膠水粘上的?

    我放在鼻子前一聞,沒有化學膠水味。

    往地上心一扔,聽銅聲無轉音,有歲月的痕跡,現代人造假,金屬應力很難改變,於是我斷定,這是一枚真錢無疑。

    按捺住激動的心情,和老板打起了‘太極’:‘這個‘乾隆’多少錢?’

    老板:‘我又不玩錢,不懂,你看著給。’

    我:‘你也知道,乾隆錢不上價,一般1元一枚。我給你1元吧。’

    其實,這枚錢能值6元,但這時候如果你出價高了,老板一看,這個錢怎麽會這麽值錢,莫不是‘國寶’,別賣‘漏’了,就會不賣了,要回去打聽一番,研究一下,你也就買不成了。

    這時隻聽老板:‘還沒開張呢,咱們認識,你怎麽還不得給我來個彩頭,給我元。’

    我:‘好吧,以後再拿別的錢來,可給我留著啊。’

    於是一枚品相一流被‘乾隆迷’稱為身份象征的大寶晉被我收入囊中。

    還沒高興完,忽然又一枚錢進入了我的視野,它通體綠,厚約。我拿起一看,又是一枚‘乾隆’。

    這是一枚宮錢,又叫‘萬選錢’,是乾隆大壽掛宮燈,放在底部壓燈用的。

    鏽很多,上手看不出是一枚錢,莫不是現代人用合成塑料做的?

    我用針在內郭處一劃,金黃奪人眼球,是精煉黃銅沒錯。

    ‘‘乾隆’多少錢?’

    ‘1元!’

    ‘別沒數了,我剛買了一枚,你看才元,比你的字都清楚,你看。你的莫不是塑料做的,都看不清銅……’

    我盡量把該錢的優點當缺點都給他,攤主也許真不懂,撐不住了,‘你給多少?’

    ‘元。’

    ‘最少5元!’

    就這樣一枚品相極佳、市值百元的乾隆樣錢又被我買了下來。

    沒想到,一撿倆漏,現在想來還很得意,也許這就是收藏的魅力吧!

    不過撿漏時候少,打眼吃藥的時候更多。”

    到這裏,中年人笑了,有點尷尬,不過也有點釋然的意思。

    (未完待續。)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