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二七八六章 小男孩的小人書(2/2)

    “一本價值高的連環畫,品相是生命,同時還要兼得作家年代、題材和畫家這幾大要素,這套連環畫最大的劣勢就是品相屬中下,影響了其收藏價值。”錢軍。

    “今年與去年相比,連環畫圈外市民參與鑒賞、交流的熱情明顯提高,不少市民從去年純粹的‘走馬觀花’看連環畫,到今年帶著自家的‘寶貝疙瘩’來到現場,希望通過資深連環畫收藏家們的鑒賞,進一步了解連環畫及其背後的收藏價值。”

    這也是張元在現場的時候聽當地政府人員的。

    在當經過專業鑒賞後,共有件“品相”達9品以上的民間藏品進入拍賣,其中一本由寧城周先生帶來的由“連環畫泰鬥”賀友直繪畫的《楊根思》,經過多輪“爭奪”,最終以7元的價格被帝都的“連友”勇本忠拍走。

    其實目前連環畫已成為藝術收藏品的一大門類,全國“連友”達十幾萬。

    很多人都希望連環畫交流會能變成圈內外‘連迷’們交流心得、交換藏品、拾遺補缺的平台。

    在今年的拍賣活動中,主辦方共收到數百件來自圈內外的連環畫拍品,最終精選了百餘件品相佳、榮獲中國連環畫繪畫獎項、收藏價值高的精品進行拍賣。

    最終來自江浙本地的“連友”史先生以1.萬價格將一套品相近十品、出版於6年代、原價僅.元的《西遊記》拍走,成為當的“拍王”。

    在當的交流會現場,著名連環畫畫家****華告訴張元,連環畫作為一種古老的中華傳統藝術,與其他國家的漫畫作品有著很大的區別,具有自己獨特的藝術表現力,希望能通過連環畫交流會這種模式將這種藝術繼續傳承與揚下去。

    其實張元也喜歡連環畫。

    來真是與人書有緣,當他還是三四歲的孩子的時候,那時他一朋友的爸爸在政府部門工作,大院裏經常有很久以前搜來的被作為封資修要批判的人書,一堆一大摞。

    當時雖然社會風氣早就變化了,但這些東西也不知道還給誰。

    他就能站在那裏,一看一整,不識字的他,看畫能看懂裏麵講的大致內容。

    還記得看過有趣的一本人書,講的是中國古代有幾個人很有神功,一個在懸岩邊,被壞人往下推,他用腳一伸,腳就插在山底站住了,死不了。

    還有個人站在船上,被壞人往海裏推,推下去了,他用嘴一吸,海水都進了他的口裏,他淹不死。

    長大後,才知道,當年看的這本人書名叫《五兄弟》。

    他生平第一次買人書的情景還曆曆在目,那是上學時,到書店看到一本叫《馬倌》的書,一毛二分錢,太貴了,買不起,於是,在班上約了另外三個同學,每人出分錢,買來後輪流看,那叫一個高興。

    時候,最喜歡看的就是打仗的書,《兵張嘎》、《渡口艄公》、《雞毛信》等,在家門前巷子口,一分錢租本人書,可以看很長時間,有些既沒有封麵,也沒有封底,看完也不知道書名。

    有本很喜歡的書,長大後搞人書收藏才知道叫《林中獵人》,前不久在上浦開連環畫的研討會,見到了這本書的繪畫者範生福,那個高興勁呀,仿佛一下子又回到了童年。

    時候他也收藏了許多連環畫,隻可惜後來跟舊課本一起賣給了收廢品的商人。

    到現在他還覺得非常心疼呢。

    沒辦法,誰讓當時他不懂這方麵的收藏呢,不然肯定不會有這種事兒出現啊。

    (未完待續。)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