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二七八五章 越少越值錢(2/2)

    這種竹子幣是1949年貴省鑄,國內稱“貴省竹子銀幣”或“甲秀樓竹子銀幣”,這種銀幣在國外都十分有名。

    它是在1949年1月中旬由貴省造幣廠鑄造,所用機器設備除沿用民國時期遺留的部分外,大部由貴省物產公司經理朱邁倉在廣省購辦。

    所購設備及在招聘技工於當年7月到達貴城,1月中旬開始試鑄。

    從批準正式鑄造,至11月11日造幣廠大部分人員,因聞人民軍已進入貴省而撤離貴城止,開工生產不足一個月。

    “貴省竹子銀幣”正麵中央為貴城的甲秀樓圖案,外圈上邊緣鑄“中華民國三十八年”,下邊緣鑄“貴省造”字樣,均為楷書。

    左右端稍下側分鐫五瓣花圖案,背麵為金竹三株圖案,這是因為貴城在宋代即稱“金竹府”,194年建市時任市長還以金竹為市徽。

    銀幣左右兩邊鐫楷書“壹圓”二字,此幣鑄期短,鑄額,所以存世很少,據貴省造幣廠曾參與向解放軍軍管會移交的技工回憶,該廠原計劃日平均產量為5枚,據此推算,鑄量應在一萬枚左右。

    該幣曾由國黨貴省政府官員於貴省解放前夕,在貴城至雲省潰逃途中,用以放部分軍餉和“資遣費”、“應變費”,流通時間不足一月。

    行後絕大部分在貴省、雲省沿滇黔公路的部分地區,流落到民間,一部分被國黨官員攜往香港、寶島及國外。

    “貴省竹子銀幣”除以“金竹”表現強烈的地域文化特征外,還在幣麵甲秀樓圖案的正門中,鑄有時任貴省政府主席穀正倫姓氏的“穀”字暗記。

    下麵英文字母1k則代表造幣廠的廠長謝傑民的英文縮寫,可以這種鑄幣方法,已經十分先進。

    竹子幣背麵的三支金竹非常具有省的城市特色,這種做法與之前貴省地方軍閥主政時鑄行的“貴省汽車銀幣”鑄有暗記一樣,在其它地方政府鑄造的銀幣中罕見。

    此幣在民國三十八年十一月十一日,貴省解放時時停止鑄造,因為鑄造時間極為短暫,所以銀幣存世量極少,這樣一來價格自然就極高。

    雖然鑄造時間段,但此幣的鑄造水平和技術,應該是當時流通幣的的最高水平,無論在製造工藝和原料,科技包括特有的暗記防偽等方麵的水平,都是讓人讚歎不以!

    老太太手中的這枚銀元,屬於裏邊非常特殊的一枚,其價值應該比大部分竹子幣都要貴一些。

    這也是為什麽張元會有眼前一亮的感覺。

    “老人家,咱們名人不暗話,這枚銀元我可以給你出二十萬,你賣不賣?”

    這個價格,是張元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做出的決定。

    同樣的銀元他也曾見過,隻可惜那是別人的,那已經是幾年前的事兒了,當是從拍賣行拍下來是三十萬。

    雖這些年古錢幣價錢一直在上漲,可二十萬這個收購價,絕對不低了。

    如果讓這位老太太去賣,這東西隻怕不會賣到十萬朝上,這就是行內價跟行外價的區別了。

    (未完待續。)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