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二七零八章 顧雲美的印章(2/2)

    刀法上雲美用最擅長和最熟練的圓切法刻,所以每筆都非常生動和古樸,比單用衝刀法刻的印,要棋高一著,藝術性強得多,當時鑒賞家評他的印“得文氏之傳”。

    因為文三橋刻印雖曰仿漢,並不盡用漢印繆篆,而略參用元朱文。雲美瓣香三橋,且進一步將繆篆元朱混合使用,故二人的風格,同工異曲基本相同。

    此二枚印都是朱文印章,另外還有兩枚白文印章。

    一枚是白文“空穀幽蘭”印,款署雲美。

    “空穀”二字筆劃少,“幽蘭”二字筆劃多,章法很難安排。

    但他巧妙地把筆劃多的“幽蘭”二字在字的中間露出一些空隙,不填滿;

    而把筆劃少的“空穀”二字的空處,虛得很均勻,並把“穀”的二撇二捺,寫成隸書的筆意,使全印從呆板的方形篆文裏活躍了起來,這是此印的最大特點。

    漢印中的字,稱為繆篆。

    其實繆篆不是篆書,而是隸書的篆化而已。

    篆形圓,隸形方;繆篆是方形,而且漢印文字中,也偶有“蠶頭燕尾”書寫體的隸書形象出現。

    雲美對篆隸有深奧的研究,所以他敢在印上大膽創新,將隸意刻入印中。

    這四字都逼邊,幾乎擠得沒邊了,摹擬著出土的漢印,很古樸。

    另外一枚則是白文“楓落吳江冷”印。

    款署:“戊寅季秋,舟往虞山,見樹枝脫葉,飄林滿坡。偶閱三橋印存,得句以摹其法。顧苓篆。”

    考吳門自文三橋開始,以花乳石自書自刻,創文人篆刻後,當地文人見而效之者甚眾,且學文氏篆刻風格。

    文三橋朱文取法元朱,白文學習漢印;但白文並不完全取自漢印中的繆篆,而略予變化,實與漢印不類。

    這顆印,雲美看了《三橋印存》,所以也不類漢印,完全摹仿了文三橋的篆法、章法和刀法。

    文三橋刻印兼用衝、切二種刀法,不賴敲擊之法,而將不論上下左右各字,均逼近印邊。

    逼近了邊,刻時易將邊緣自然地爆缺,便刻成殘蝕古挫的形態了。

    這印上五個字,不論直與橫、字與字之間,均留出闊白線,以使全印氣韻通達,規律有序。

    一共四枚印章,朱文和白文都有,每一枚那都是絕對的精品之作啊。

    張元看得簡直喜愛極了。

    欣賞顧雲美印,須將印跡用擴大鏡照了細觀。他的篆法、章法和用刀的巧妙,都有他的獨到之處,確實人一等。

    吾吳篆刻家都對他非常景仰,尊稱他的篆刻為“塔影園派”,係文三橋後又一宗師。

    “不知道這四枚印章店主是否肯出手?”

    張元問道。

    “若是別人,我或許不會賣,但看得出來張先生是個中行家,這個自然是要賣的,一枚印章五萬,不知道張先生覺得價錢如何?”

    店主笑著問道。

    “成交!”

    張元沒有思索便答應了。

    這四枚印章,一枚五萬算是市價,不過對張元來,它們的價值遠不止於此啊,所以肯定得買了。

    (未完待續。)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