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二六二九章 珊瑚樹(2/2)

    那專家聽到這話,算是心裏頭舒服了一點,這才繼續道:“先,好玉在自然界中的存量就非常少。”

    “雖然世界上很多地方都出產玉石,但玉的品級普遍比較低,真正優質的玉,如和田玉籽玉和高品級的翡翠十分稀少,所以這些好玉在正規的玉店裏都比較少見,怎麽可能出現在地攤上呢?”

    張元點頭道:“這話不假。”

    “其次,有好玉的商家不會把好玉放在地攤上賣,除非賣主自己不知道玉的價值,但這種可能性幾乎沒有。”

    “在現今信息如此達的社會,不會有人因不識貨把好玉賤賣的。當年那些收藏大家在地攤撿漏的經曆已經永遠地成為上世紀的傳,不會再出現了。”

    雖然對於這位專家的這番話不敢苟同,不過這對於新手來還是適用的。

    攤位上的好玉的確少的可憐,這沒錯。

    那專家繼續道:“買玉和買其他消費品不同,品質低的玉石與石頭相差不大,既沒有美感、也沒有收藏價值。”

    “之所以還有很多人願意在地攤淘玉,不論他們是否願意承認,就是貪便宜的心理在作祟。”

    “想以便宜的價格買好玉,這種心理千萬要不得,還是把錢存下來,積攢到一定數量時買好玉。”

    “玩玉藏玉不在於數量多少,不在於個頭兒大,而在於品質精!”

    “啪啪啪!”

    那專家完話,張元立即就拍掌了。

    其餘人也有不少跟著鼓掌的。

    像這樣實誠的專家,真得很少見了。

    大部分人是不願意在外麵這樣的話的,因為得罪人啊。

    但他既然了,那真正明白事兒的,都知道是為自己好。

    前不久就有這麽一條報道,從省內多家珠寶檢測站獲悉,檢測中多次現玻璃冒充和田玉的情況。

    其中福城一男子深受其害,他今年花了多萬元買“和田玉”,經檢測機構檢測,竟是玻璃。

    花了多萬,買到的竟然是玻璃,而關於這樣的報道屢見不鮮:

    據報道,一家拍賣公司的職員花了將近1萬從帝都潘家園買到的和田玉,最後現不過是玻璃做的廉價貨……

    送檢一個和田玉鐲子,檢測之後卻和玉沒有一點關係,是脫玻化玻璃製成的。

    這某市質檢院珠寶貴金屬檢測中心的一個真實案例。

    檢測人員:“當時問情況,得知這個玻璃鐲子花了5萬元,還是經熟人介紹的。”

    這樣的例子在業內並不少見……

    寶玉石檢驗站為郭老伯一塊重達746克的“軟玉”做鑒定,結果同樣是玻璃所製。

    這是郭老伯花好幾萬元買下件軟玉擺件……

    哈爾城市民張某一年前花了上萬元從市場上淘了一件和田白玉的掛件,每都愛不釋手,最後經過鑒定竟是玻璃仿製品……

    王女士,在某城市珠寶展會上購買了一塊和田玉,標價是8888元,經過她反複砍價,最終以4元成交。

    最後現,這塊幾千元買的,竟是用玻璃做的……

    關於這種買到玻璃的新聞有很多,在一些質檢中心,每年都會有諸如此類數不過來的案例。

    (未完待續。)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