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二六一七章 可憐又可恨(2/2)

    這些東西在西方國家,被當作一種雕塑,一種藝術來看待,可在早期的國內收藏領域裏麵,是不太被人們關注的,畢竟是墓葬出土的東西嘛,多少有些別扭。

    舉個例子,比方民國年間,或者再早一些的時候,古玩店裏麵,基本上就沒有賣唐三彩的,賣的都是名人字畫、官窯瓷器等。

    也就這幾十年,隨著市場價格的升值,人們才開始對這些東西關注起來。

    那麽陶馬也好,陶俑也好,陶駱駝也好,對它的造型是非常講究。

    而這個駱駝,在漢唐以來,尤其是唐代的墓葬裏麵是經常見到。

    駱駝的造型也分很多種,如嘯駝,就是把頭仰起來,擺出仰長嘯的造型,還有胡人騎駝、犀牛望月等。

    總之造型越複雜,越逼真,價格越昂貴。

    因為這種造型,增加了雕塑的難度,所以市麵上也很少見,一旦出現了,價位就要比一般的陶器貴上許多。

    那麽回到老張前麵講到的故事,其實這是在古玩收藏行裏麵,比較低級,也不難見到的一種造假手段。

    手段也不複雜,就是賣主得到了一匹非常幹淨的,很樸素的陶瓷駱駝,為了把這個駱駝的價格給提上去,賣主就想到了請人在駱駝的上麵,用泥捏了一個人。

    您別看這騎俑,就多了這麽一個騎俑,價錢一下就能翻好幾倍呢。

    那麽這個騎俑是怎麽做的呢?

    就是用膠和黏土結合在一起,然後再做舊。為了證明這個東西的真實性,作偽者還特意做了一點破綻,讓這個人的手臂斷了一截,因為有缺損,所以看上去更像是老東西。

    然後再把零件都包好了,賣給買家。

    這件事高明就高明在,駱駝是真的,隻有騎俑是假的,可這假騎俑又做成了殘器,這就容易讓人在心理上放鬆警惕。

    買家買了之後,非常高興,他一眼就看出那大個駱駝是老東西,至於上麵那個人,根本就沒想過會是假的。

    買完之後第一件事當然就是要修複,所以趕緊托人找關係,最後在上海找到了老張,這才有了開篇的那一幕。

    據老張見到這位買家的第一句話就是,“大爺,我可是什麽都沒動啊,我泡了一宿之後,上麵那人就沒了,光剩那匹駱駝還在。

    那人化了,用水一泡就化掉了,您那東西是假的,不信您看,我連水都給您帶來了!”

    當時這位買家很是鬱悶,拿這桶水跟自己的朋友,“您看看這是什麽事兒啊,你瞧我這一桶水,腦袋都快化了。”

    朋友隻好開解他,“挺好,不冤。要錯,您錯就錯在不該這麽著急就馬上拿去修複。要是晚一段時間,把這個東西在你們家放個一年半載的,您到時候滿腦子裏想的都是胡人騎駱駝,價格不菲,那還不偷著樂啊。您想想愉悅的心情,還真不是拿錢能買到的,可誰讓您第二就修去了呢?您這夢就做了一個晚上,短了點。”

    您看,這位還跟他逗咳嗽呢。

    這買家自然不樂意了,他東西拿給老張的時候,東西是完好的,所以就讓老張賠錢。

    (未完待續。)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