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二五七四章 曉妝染梅(2/2)

    這種圖畫版的九九消寒圖又被稱作“雅圖”。

    聶震拿的這就是一幅九九消寒圖中的“雅圖”,隻不過這詩句用了元代楊允浮的詩,所以更加文雅一點而已。

    楊允孚的部分詩作著重敘述了元代宮廷的各種宴會及飲食。

    如每年五月五日端午節,宮中都要設宴。

    楊允孚詩,人們食用美酒、涼糕。

    六月三日,要舉行“詐馬宴”。

    這個宴會盛大而隆重,楊允孚有詩喻其盛事。

    八月,又要舉行“馬****宴”,楊允孚有詩記其盛況。

    除宴會外,楊允孚記載了元代宮廷名肴--湯羊。

    從他的詩句來看,“湯羊”與“八珍”一樣,是由眾多美味佳肴組成的,極為名貴,主要供皇帝食用,剩餘的纔賞賜給大臣。

    楊允孚在詩裏,還有許多涉及飲食的詩,如記元蒙族百姓日常的飲食生活﹐是典型的元蒙族飲食生活的寫照。

    他還記敘了元代各地優質飲食品:“喜魚貢自黑龍江,西域葡萄酒更良。南士至奇誇鳳髓,北陲異品是黃羊。”

    楊允孚《灤京雜詠》及其詩注,對元代飲食作了較為詳細的記敘,彌補了史籍中許多未詳之處,是研究元代烹飪史的重要參考資料。

    當然,他的詩句之中最能流傳百世的,恰恰是那些記載了民俗節日的。

    比如九九消寒圖裏的那詩。

    “冬至後,貼梅花一枝於窗間,佳人曉妝,日以臙脂圖一圈,八十一圈既足,變作杏花,即回暖矣。”

    這個就叫曉妝染梅。

    這種設計,可謂獨出機杼,由梅而杏、由冬而春,季節的變換又與佳人曉妝的胭脂聯係,真讓人叫絕。

    無怪乎楊氏詩以詠之:試數窗間九九圖,餘寒消盡暖初回。梅花點遍無餘白,看到今朝是杏株。

    楊允浮的詩,也因此而流傳了下來,在北方過去很多人都會背誦的。

    “我知道這是九九消寒圖,不過這圖跟一般的圖不一樣啊,你再仔細看看,絕對不會讓你失望的。”

    聶震腆著臉笑道。

    “不都是九九消寒圖嗎,還能不一樣到哪裏去?”

    張元雖然嘴上這麽,不過還是看得更加認真了起來。

    “咦?好像還真是有點與眾不同啊。”

    這九九消寒圖雖然非常普遍,而且可以並不值錢,但關鍵還要看是誰的作品,若是名家的作品,那不別的,光是這幅畫和這詩,那也能被人瘋搶的。

    先看梅花。

    很明顯這梅花的枝幹是同一個人所畫,盡管非常簡練,可是卻能看出來老到的筆法。

    這分明是國畫大師的水準。

    而點綴在枝幹上的梅花,雖然筆墨深淺不一,但這並不是因為畫師的技術不行。

    關鍵還是因為這些梅花並非同一個時期畫上去的。

    這也是九九消寒圖的奧妙之處了。

    可即便如此,整幅畫如果仔細欣賞,大師的氣息那是迎麵而來啊,你甚至能透過這幅畫,看到那梅花在雪中綻放。

    (未完待續。)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