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二五三一章 買了(1/2)

    關於隨侯珠有很多種法。

    其一:珍珠。

    《史記·龜策列傳》有“明月之珠,出於江海,藏於蚌中”的記載,認為隨珠即珍珠。

    這種法疑問有二,一是淡水珍珠,不可能如此巨大;二是珍珠的成份是碳酸鈣,容易分解很難流傳於百年以上。

    其二:料珠。

    隨州的曾侯乙墓出土了百餘顆料珠,最大者直徑.厘米,有人認為是隨珠。

    實際上它是然產出的火山玻璃。

    “琉璃”,也還不是古代文獻中所見的對於玻璃的最早的定名,在其前,玻璃有著更為古老的稱呼,是“隨侯珠”、“五色玉”。

    東漢王充《論衡》“率性”篇中有道:“兼魚蚌之珠,與《禹貢》,皆真玉珠也,然而隨侯以藥作珠,精耀如真;道士之教至,知巧之意加也。”

    明確提到,戰國時的隨國就已經善於燒製玻璃珠。

    近年在曾侯乙墓中出土了戰國時代的玻璃珠實物,有專家認為就是文獻中所提的著名的“隨侯珠”。

    曾侯乙墓共出土17顆玻璃珠,在表麵布滿圓圈紋,一般稱作“蜻蜓眼”式玻璃珠。

    然而這種法也不靠譜,很明顯曆史中所謂隨侯珠比玻璃珠更為珍貴,不然也犯不著那麽多人去爭搶了。

    其三:金剛石。

    認為隨珠是金剛石的主要依據是金剛石的晶體,多呈珠球狀、無色透明、強烈的光澤等,但這些證據都不夠充分。

    不過,金剛石在日光下爆曬,在暗室裏可以看見不同顏色的磷光。

    至於一寸有餘,金剛石是有那麽大的。

    有專家就認為在大洪山北麓與桐柏山南麓之間,有寶石級金剛石存在,隨侯珠係寶石級金剛石。

    這位專家曾在全國寶石礦物學術大會上宣讀了他的研究報告,受到地礦、寶石界一些專家的充分肯定。

    其四:螢石。

    這是目前世人普遍接受的法。

    先,隨州的北部有螢石產出。

    其次,螢石確為光礦物。

    然而螢石本身並不算貴重,這個法雖然廣泛被接受,不過張元卻是存了不同意見的。

    隨侯珠的流失同隨國的衰亡是相聯係的。

    早在公元前76年楚武王開始伐隨。

    隨國經過幾次頑強抵抗最終敗於楚國。

    隨侯珠是什麽時候落入楚王之手,尚未見史料記載。

    直到公元前5年左右,楚宣王得知秦派使者觀看楚國的寶器,便召令尹子西問道:“秦欲觀楚之寶器,吾和氏之璧、隨侯之珠,可以示諸?”由此可見隨侯珠確實流落楚國。

    楚被秦滅後,秦始皇擁有了隨侯珠及和氏璧。

    我們從李斯的《諫逐客書》中完全可證實這一點。

    他上書勸諫:“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隨、和之寶,垂明月之珠……此數寶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之,何也?”

    意思是,現在您陛下得到了昆侖山的美玉,擁有隨侯珠、和氏璧,身上垂掛著明月之珠……而這些珍寶都不是秦國出產的,陛下卻十分喜歡,這是何故呢?

    秦始皇聽從了李斯的意見,停止逐客令。

    秦始皇命李斯書寫“受命於,既壽永昌”,玉工孫壽刻在和氏璧上,成為皇帝的“玉璽”。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