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二五零一章 寒江獨釣(2/2)

    此人擅山水、花鳥、人物,其山水師法李唐,多畫江浙山水,樹木雜卉多用夾筆,用大斧劈皴帶水墨畫山石,方硬嚴整。

    構圖取自然山水之一角,山巒雄奇峭拔,或峭峰直上而不見頂,或絕壁直下而不見其腳,或近山參而遠山則低,或孤舟泛月而一人獨坐。

    馬遠藝術上克承家學而過了他的先輩,他繼承並展了李唐的畫風,以拖技的多姿形態畫梅樹,尤善於在章法大膽取舍剪裁,描繪山之一角水之一涯的局部,畫麵上留出大幅空白以突出景觀。

    這種“邊角之景“其特點正如前人所指出的“全境不多,其幅或峭峰直上而不見其頂,或絕壁直下而不見其腳,或近山參而遠山則低,或孤舟泛月而一人獨坐“,予人以玩味不盡的意趣。

    所以馬遠又號“馬一角”。

    記載中馬遠的繪畫作品數量較多,但流傳至今的已屈指可數。

    重要作品有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大幅作品《踏歌圖》、《水圖》、《梅石溪鳧圖》,及《寒山子像》、《孔丘像》、《石壁看遠圖》、《高閣聽秋圖》等一些幅真品。

    寶島故宮博物院收藏有《華燈侍宴圖》。

    美國納爾遜博物館收藏有《西遠雅集圖》卷。

    上浦博物館收有三幅:《鬆下閑吟圖》、《倚鬆圖》和《雪屐觀梅圖》。

    還有少量作品散落在世界其他博物館及私人收藏家手中。

    但是這幅《寒江獨釣圖》根據記載應該是落入到了日本手中,居然這一次也出現在了韓掌櫃的拍賣作品之中,倒是有趣。

    《寒江獨釣圖》,隻畫了漂浮於水麵的一葉扁舟和一個在船隻上獨坐垂釣的漁翁,他身體略前傾,全神貫注,或許此時正有魚兒咬鉤?

    由於釣者坐在船的一端,故爾船尾微微上翹。

    四周除了寥寥幾筆的微波之外,幾乎全為空白。

    然而,就是這片空白表現出了煙波浩渺的江水和極強的空間感,更突現出一個“獨”字,襯托了江上寒意蕭瑟的氣氛。

    從而更加集中地刻畫了漁翁專心於垂釣的神氣,也給欣賞者提供了一種渺遠的意境和廣闊的想象餘地。

    這真是“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

    這幅畫取唐人詩意——“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畫清冷靜寂的湖麵上,停一舟,一位蓑笠翁正獨自垂釣,對岸山勢險峻,空陰沉,將雪山反襯得更為鮮明。

    近處挺勁的青鬆被積雪覆蓋,迎風傲立,枯樹低枝,頗具生機。

    在藝術表現上,這幅畫取平遠布局,

    構圖有宋人筆意。

    畫麵上的色調單純,點以赭石、花青,與墨色相間。

    一派寒氣,使作品凝重而又生氣,充滿了靜寂、蕭寒的氣氛。

    唐代詩人柳宗元有一絕句:“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寒江獨釣圖》創作與這詩有關,這就是詩意畫,欣賞這一詩一畫,可以領略到“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的藝術趣味。

    (未完待續。)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