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二四三三章 建安醫書(2/2)

    這東西不是寫來給別人看的,而是自己用來保存的。

    估計是怕自己的醫術因為某種原因失傳了,才會這麽做吧。

    “這書誰寫的?”

    “華佗和董奉聯手創作,抄寫者應該是華佗。”

    張元道。

    “華佗!就是那個神醫華佗?”

    “對,就是他!東漢末年三大神醫之一的華佗。”

    華佗,字元化,沛國譙人。

    據考證,他約生於漢永嘉元年,卒於建安十三年。

    三國著名醫學家。

    少時曾在外遊學,鑽研醫術而不求仕途,行醫足跡遍及徽州、東山、洛州、江浙等地。

    華佗一生行醫各地,聲譽頗著,在醫學上有多方麵的成就。

    他精通內、外、婦、兒、針灸各科,對外科尤為擅長。

    後因不服曹操征召被殺,所著醫書已佚。

    這個人當然很多人都熟悉。

    “不過董奉是誰?”

    老於掌櫃疑惑地問道。

    “董奉這個人雖然沒有華佗出名,不過研究過古代醫學史的應該都熟悉這個人。”

    董奉,又名董平,當然不是宋朝的雙槍將董平。

    他字君異,號拔墘,候官縣董墘村人,東漢建安二十五年生。

    此人少年學醫,信奉道教。

    年青時,曾任候官縣吏,不久歸隱,在其家村後山中,一麵練功,一麵行醫。

    董奉醫術高明,治病不取錢物,隻要重病愈者在山中栽杏5株,輕病愈者栽杏1株。

    數年之後,有杏萬株,鬱然成林。

    春杏子熟時,董奉便在樹下建一草倉儲杏。需要杏子的人,可用穀子自行交換。再將所得之穀賑濟貧民,供給行旅。

    後世稱頌醫家“杏林春暖”之語,蓋源於此。

    董奉也出行在南方一帶行醫。

    有一次到交州,恰遇交州太守士燮病危,垂死已三日。

    董奉把三粒藥丸放入病人口中,用水灌下。

    稍後,病人手足能動,膚色逐漸轉活,半日後即能坐起,4日後能話,不久病愈。

    由於醫術高明,人們把董奉同當時譙郡的華佗、南陽的張仲景並稱為“建安三神醫”。

    董奉住士燮府中,後士燮陰謀反叛朝廷,擔心董奉泄漏其密謀,欲害之。董奉利用氣功裝死,騙過士燮後逃走。

    晚年到豫章廬山下隱居,繼續行醫。

    吳紀四年,董奉逝世。

    所以,千萬別瞧了這個董奉,他跟華佗還有張仲景那可是在當時齊名的神醫啊。

    可惜的是,他跟華佗一樣,也沒留下什麽著作。

    然而這一次,張元得到的這本無名醫書,居然是華佗跟董奉聯手著作的。

    裏麵記錄的那些東西,除了董奉的氣功學等之外,還有華佗的麻沸散等東西。

    這兩人一生的醫學精華,都是注入其中了。

    這書要是真問世,那估計驚動的可能不是曆史學界,而是醫學界啊。

    畢竟中醫可是咱們老祖宗的寶貝。

    “老板,你真能確認這東西是真的?不是後人托他們兩個的名氣編寫的?”

    老於掌櫃怎麽看都覺得這事兒不太靠譜。

    (未完待續。)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