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二一一九章 漢青銅器(2/2)

    東西太多,分辨起來可是很有困難的。

    尤其是西漢跟東漢的東西,相似度非常高,這是最難以辨別的。

    “難怪藏古界的朋友們都你是個鬼才呢,這話一點沒錯,你雖然在一些基礎知識上不如咱們這些老家夥。可是單純論到鑒定技巧,早就把咱們這些老家夥甩出十條街了啊,讓我看這些東西,我或許要花費一周以上的時間才能判斷出真假,更不要判斷某個時代的東西了……”

    李明光這話就是有些謙虛了,他要判斷這些東西的年代和真假,還花費不了一周時間,當然三四估計是要的,根本不可能像張元這麽快,這麽直接。

    “對了元,你是怎麽看出這些青銅器的區別的,在我看起來,這西漢跟東漢的青銅器其實都差不多啊?”

    聽到這個問題,張元就不由皺了皺眉,這個問題可算是把他給難住了。

    他是怎麽看出來的?

    是通過鑒字訣直接判斷出來的啊,如果想要單純憑借經驗和知識去判斷,絕對不是這麽短時間就能做到的。

    不過李明光的這個問題又不能不回答。

    他幹脆笑了笑道:“老師,我以前看書,裏麵有這漢代青銅器主要分成了三個階段,各有各的不同,就是按照那個來判斷的。”

    “比如這第一個階段,是西漢初期,也就是高祖至景帝,此時的青銅器,基本為素麵。其鼎主要承自秦式,但一般三足更矮。敦盒形。壺有大二型並存,大型壺腹下部略呈收縮之狀,腹比秦壺要鼓;型壺的腹部較瘦長,經常鑄出變形螭紋。鈁此時更流行,有的做得很講究,通腹有鑲嵌綠鬆石的三角雲紋。”

    “這個時期鍪和蒜頭壺繼續流行。日用器皿中,高燈多見,豆式熏爐盛行,帶鉤顯琵琶形、棒形、琴形講究的多做成鎏金、錯金銀、鑲玉或綠鬆石。”

    “第二個階段,西漢中期至東漢早期,也就是大概西漢武帝至東漢章帝時期,這一段時期是西漢青銅器最發達的時期,也是漢代青銅器新風格最終形成的時期。這時期最多見的青銅用器是鼎、壺、鈁、尊、熨鬥、帶鉤、銅鏡。”

    “您看這個青銅熨鬥,就是這個階段的東西,這是古式熨燙衣服的工具。形狀為圓腹寬口沿,有長柄,盛行於漢魏,古代人的智慧可是比咱們想象中的厲害啊。”

    “這第三個階段嘛,就是東漢中晚期,也就是和帝至獻帝這個時期,青銅器又有了新的變化。此時使用較多的銅器日用品有:鍾、扁壺、盆、釜、鐎鬥、燈、博山爐、爐、熨鬥、尊、耳杯、虎子、車馬器、帶鉤、銅鏡、璽印等。此時青銅器的特點是比以前輕薄、錯金銀技術在青銅器裝飾中幾乎消失,鎏金仍多,鎏金器上出現了細線陰刻雲紋。”

    到這裏,張元笑了笑道:“其實西漢到東漢末年,青銅器都是一脈相承的,隻有微妙的變化,隻要記住了,其實不難判斷出來的。”

    【馬上就要515了,希望繼續能衝擊515紅包榜,到5月15日當紅包雨能回饋讀者外加宣傳作品。一塊也是愛,肯定好好更!】(未完待續。)

    ...

    p

    &l;/br&g;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