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一九五六章 迪拜古玩街(2/2)

    你比如瞞王的做舊水平,那就是專家也瞧不出來的,水平相當之高。而張元自己的做舊水平就更不用了,全世界怕是出了他之外,再無第二個人能看得出來了。

    不過再好的做舊,也瞞不過他張元的這雙火眼金睛啊,有六字真訣和地氣,他誰都不怕。

    他從攤位上隨後拿起了一顆琉璃珠子。

    這琉璃珠子大約有乒乓球大,看起來流光溢彩,十分漂亮。

    琉璃可不是玻璃。

    琉璃,亦作“瑠璃”是用各種顏色的人造水晶為原料,是在1000多度的高溫下燒製而成的。其色彩流雲漓彩;其品質晶瑩剔透、光彩奪目。

    中國古代製造琉璃最初製作琉璃的材料,是從青銅器鑄造時產生的副產品中獲得的,經過提煉加工然後製成琉璃。

    琉璃的顏色多種多樣,古人也叫它“五色石”。古時由於民間很難得到,所以當時人們把琉璃甚至看成比玉器還要珍貴。

    008年6月,琉璃燒製技藝入選******批準文化部確定的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琉璃生產最早的文字記載可以追溯到唐代。唐代李亢在《獨異誌》中有這樣的記載:

    開元間,有長·安販夫王二狗者,嚐往返淄郡販絲,微利也。一日,孤館遇盜,財物盡失。二狗歎曰:不助我。遂懸梁欲自盡。冥冥中見一老者,錦衣玉帶,頭戴朝冠,身穿紅袍,白臉長須,溫文爾雅,左手“如意”,右手“元寶”,高祖賜封財帛星君李相公是也。星君曰:“爾當大富貴,豈可輕生!不聞淄州出琉璃乎?”又舍元寶一枚,乃去。二狗遂販琉璃,成長·安首富。又感念星君所賜,易名元寶。

    到了元代,博山琉璃生產已形成一定規模。其早期產品以珠、笄為大宗,還有簪、扣子等。笄,顏色以藍為主,另有水晶、黑、白、茶晶諸色。明洪武年間,除內宮監在此設“外廠”,為宮廷生產“青簾”等貢品外,民間琉璃生產也日趨發展。

    景泰年間,博山·西冶街有大爐4座,生產水響貨和琺琅料。嘉靖前後,增加珠燈、珠屏、棋子、帳鉤、枕頂等產品的生產。到萬曆年間博山琉璃生產已成為一個較大的行業。

    對於琉璃的真假,張元還是能辨識出來的,這顆琉璃珠子應該是真正的古法琉璃。

    所謂古法琉璃,采用“琉璃石”加入“琉璃母”燒製而成,是一種非常特殊的東西,現如今這種方法早就已經失傳,根本無從獲取,甚至有些古法琉璃擺在人前,也未必能認出來它就是古法製作的,畢竟差異實在是有些。

    嗯?

    張元把玩了幾下,準備詢問價錢的時候,忽然間下意識地開啟了鑒字訣去查看,竟然意外發現了隻有在法器上麵才能看到的那種奇異的氣泡。

    這氣泡繽紛多彩,就像是用肥皂水吹出來的泡泡,將琉璃緊緊包裹了起來,而且這泡泡還真不呢,這明這個琉璃球不僅僅是法器,而且還是價格不菲的法器。

    (未完待續。)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