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一七四一章 活人!(2/3)

    張元甚至還發現了一批非常上檔次的瓷器碗碟,居然是宋代的瓷器,宋代瓷器可是瓷器集大成的朝代,也是最繁華的朝代,隻是不知道這些宋代瓷器是如何漂洋過海,到這個島上的。

    可惜大多數的瓷器都已經成了碎片了,而且是沒法找全的碎片,不過也有兩件被張元確認是宋代官窯產的瓷器,都屬於鼎鼎大名的鈞瓷!

    另外還有兩件居然是非常有特色的民窯瓷器——磁州窯產的瓷器。

    磁州窯是漢族傳統製瓷工藝的珍品,中國古代北方最大的民窯體係,也是著名的漢族民間瓷窯,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窯址在今北河省邯~鄲市峰峰礦區的彭城鎮和磁縣的觀台鎮與一帶,磁縣宋代叫磁州,故名。

    磁州窯創燒於北宋中期,並達到鼎盛,南宋、元明清仍有延續。磁州窯以生產白釉黑彩瓷器著稱,開創了漢族瓷器繪畫裝飾的新途徑,同時也為宋以後景德鎮青花及彩繪瓷器的大發展奠定了基礎。

    張元找到的這兩件磁州窯作品,是一模一樣的兩個梅瓶,連上麵的圖案都是一樣,該磁州窯白地黑彩剔花纏枝牡丹紋梅瓶,高:9.厘米,口徑:4.4厘米,足徑:7.5厘米。是北宋時期典型梅瓶器型。該梅瓶造型為蘑菇翻卷口、短頸、豐肩、收腹、內凹足。從整個造型看,端莊挺拔,器物線條流暢,型體飽滿、勻稱、輕盈,充滿一種亭亭玉立的美感,非常生動。

    這製作技藝高超,裝飾法獨特,紋飾生動、精美,口部、腹部、裙部及足部,分割點比例對稱,藝術感極強,顯示出磁州窯技術的嫻熟,最能代表表現宋磁州窯典型文化和藝術精神的珍罕瓷器,極具很強的觀賞價值和很高的文物價值。

    類似的白地黑彩剔花梅瓶,在國內是所知同類器物的最大件不多見器物之一,此梅瓶運用了磁州窯白地黑彩剔花裝飾技法,白地黑彩剔花是磁州窯裝飾技法當中最為精湛的種類。在日本異常深受珍愛,稱其為“白地黑搔落”,是磁州窯藝術中最為名貴的品種,視為至寶。

    在國外藏於日本兵庫縣白鶴美術館一件,紋飾為龍紋。被日本政府及民間視為國寶級器物,幾年前,國內外有關專家估價6000萬元人民幣。

    據日本把這東西當成國寶,甚至為了這個還胡八道,告訴世人磁州窯其實是他們日本的東西。

    幸好磁州窯的窯址在國內被發現,不然的話,這東西隻怕真要被日本得去了。

    隻可惜似這種大件的磁州窯精品,還是很難在國內見到的,張元心中苦笑,自己這落難的時候都能撿到寶,可是如果出不去,除了自己欣賞之外,究竟還有什麽意義呢。

    唉!

    不過估計這東西怕是從中國運往歐洲的時候,結果卻沉船了吧。

    唯一完好的這四件東西都是如此的精致,那不知道那些被沉到海底的,或者是被打碎的東西,該有多出色啊,實在是太可惜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