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一六六八章 先秦的呼喚(3/3)

    尤其是先秦曆史。

    中華文明的源頭,據很遠,隻是三墳五典既已湮滅,三皇五帝的功業也就不甚分明;秦朝一統之後,列國史籍皆被焚毀,先秦時代的麵目就變得更加模糊。

    後雖得力於博聞強識的通儒們的記憶,加之斷壁殘垣間的一些出土,部分先秦文獻得以重新整理,但恐怕已不是本來麵目。於是到了今,我們就剩下一部真真假假的《尚書》,一部斷簡殘編的《春秋》,其他如《國語》、《左傳》等,也是虛實難辨,到處存疑。但好賴我們還能從中窺見一些先秦的影子。

    回溯到先秦上古時期,中華大地曾星羅棋布無數國,號稱“萬邦”,所以,《尚書》中有“萬邦鹹寧”、“萬邦惟慶”的詞句。這些古國,經過世代兼並,最終統一於秦。其中一些事跡顯明,對曆史進程有較深影響的,我們能從《史記》中找尋它們的影子,它們存在於五帝夏商周秦的“本紀”中,存在於春秋十二諸侯及戰國七雄的“世家”裏。

    《史記》中的這一部分內容,大致能夠反映從“萬邦時代”到秦朝統一之間的曆史格局,但因為太史公在著述時有所取舍,所以還不夠全麵透徹。

    我們一直上下五千年的曆史,可是因為缺少文字記載,所以在商朝以前的曆史,西方人並不承認。

    張元覺得,西方人承認不承認倒是其次,畢竟西方那幫騙子連神話故事都能當成自己的曆史,卻不願意承認有古董作為證明的中國曆史。但是咱們自己也要搞清楚祖宗的曆史啊,光是那些古董還不夠,還需要文字!

    作為一個收藏家,張元以前僅僅滿足於可以低買高賣來賺錢,但是人也是會改變的,事情總是在發展變化的,現在的他,明顯這個目標定的更高了,之所以會選擇學習考古學研究生,一方麵是因為李明光,另外一方麵,就是因為他想親手揭開神秘的先秦史,以及中國曆史中的諸多疑點。

    就像探秘科學奧秘一樣,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方向,有的人喜歡的是探秘宇宙,而有的人則喜歡探秘曆史。

    張元對曆史的癡迷,可是比很多人都要多得多。

    在準備前往南非之前,劉浩又來到了四合院,告訴張元,已經跟坦桑尼亞那邊的部落酋長商量好了,這個收入需要給部落分出一成,畢竟地盤是別人的,雖然是要拿錢買下礦藏,可是這些人也不傻,不可能那麽容易讓你得到這樣的礦產的。

    張元知道這個事兒之後,倒是沒覺得意外,這世上的人都不純,既然要跟當地的部落合作,對方隻要一成的收入,這其實已經算是手下留情了,他覺得為了安全,能答應還是盡量答應。(未完待續。)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