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一六三一章 錢真是個好東西(2/3)

    據調查,我國目前有近1億的藝術品收藏與投資者,其中以“捧瓷大軍”最多。

    綜合近兩年瓷器專場春季拍賣情況後現,拍品呈現數量少而質量精的特點。熟悉各大拍賣行的瓷器陶瓷專家,也就是張元現任的神羅博物館館長王政君告訴過張元,這個市場足夠大,而且根本不缺錢。無論市場生怎麽樣的變化,一旦有亮眼的拍品出現,市場肯定會出合理的價,隻要估價合適都會有藏家追逐,這已經成為瓷器拍賣市場上的一個慣例。

    在前兩年結束的一次香港蘇富比春季拍賣中,重要中國瓷器及工藝品的“青寶色──日本珍藏北宋汝瓷”專場拍出的極為罕見的“北宋汝窯青釉葵花洗”以.786億港元的高價成交。刷新了之前香港蘇富比於8年4月中國瓷器及工藝品春季拍賣中的“逸翠凝芳-日本藏宋瓷及古畫”專場以675萬港元拍出的“南宋官窯粉青釉紙槌瓶”的宋瓷世界拍賣紀錄,最終由匿名買家電話競投成功投得,過拍賣前估價的三倍。

    從這些事例中,可以看到,無論外圍經濟如何不理想,隻要是流傳有序、存量稀少的瓷器依然能拍出高價。

    這證明了市場對於真正的好東西的共識,但與此同時,也證明了張元的另外一個觀點,那就是東西少,才會產生高價,如果相同的東西在一次拍賣會上出現兩件甚至三件以上,那價格絕對不可能拍出那麽高了,這也是他想法的基礎,沒有了這個基礎,他的想法就沒有太大的意義了。

    其實這個方法,不僅是能夠壓低這些拍品的價格,同時也能在短期內賺到一些錢,這些錢作為劉大彬技術研究的經費,張元並不打算要,當然他也不想把錢一下子都投進無底洞去,自然是要收拾平衡那就最好了。

    見劉大彬一直沒有話,在那裏沉默低頭,似乎是在考慮自己的話,張元幹脆繼續道:“美人醉、紫砂壺和唐三彩隻是一個開始,我更希望你能盡快將明代的瓷器融會貫通,那些東西才是真正的值錢啊。”

    根據張元的神羅集團調查結果顯示,進入明朱元璋洪武期,其青花及釉裏紅瓷器,產量明顯增加,尤其釉裏紅瓷器質與量的精美成為洪武官窯瓷器的最大特色,洪武官窯瓷器種類繁多,器型從型的碗、碟到最大的罐、梅瓶、玉壺春、大盤等等都有,一般市場的價格決定因素是釉裏紅色的好壞,及器型的完整性,洪武釉裏紅及元代釉裏紅相較在造型上仍承襲元代的風格,但元代流型的印花法到洪武朝則被暗花技法取代,在工藝技術上更進一步。

    洪武釉裏紅在國際拍賣市場上屢創高價, 早在1989年5月香港蘇富比的一件明洪武“釉裏紅牡丹菊花外纏枝牡丹紋大碗”就曾以,5萬港幣的價格創出價,此外,近些年來最有名的是在1997年11月5日在香港佳士得公司拍出的洪武“釉裏紅纏枝牡丹紋玉壺春瓶”,以,萬港幣的價格成交,但這幾年的國際藝術品拍賣市場上,已很少能看到。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