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一五九三章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2/3)

    關於劉大彬的這個法,張元倒是相信的。

    其實一些名聲在外的高仿大師。還喜歡複製知名作品,因為越是知名作品。越能凸顯其技藝精湛、堂堂正正。

    張元認識一個姓黃的高仿大師,甚至還去過這位的家裏。

    在這個黃姓大師的展廳裏,正中央陳列著兩件堪稱名動下的瓷器高仿品,一件是“元青花‘鬼穀子下山’圖罐”,一件是“萬曆五彩鹿紋罐”。前者在005年英國佳士得拍賣行進行的“中國瓷器及藝術品”拍賣中,以1500多萬英鎊(合.4億元人民幣)成交,拍出了當時中國瓷器的最高價。後者則是帝都故宮博物院的珍稀藏品。

    “‘鬼穀子下山’拍出兩億多元,拍賣前在上浦、帝都、香港預展,我去現場看過,還托了熟人,摸了摸真品,把所有信息都記下來,拍賣一成功,我的十件仿品就直接上市,堂堂正正賣的是高仿工藝品,售價是兩萬八千元一個,一下子全部賣光,最後一件賣到十二萬元,現在流通市價已經要二十萬元。”姓黃的大師告訴張元。

    在這位大師的展廳裏頭,即便不是他親手製作的“鬼穀子下山”,目前售價也要900元。

    還有一位姓李的大師則仿製過010年11月11日在英國拍賣的清乾隆官窯花瓶,當時真品以5160萬英鎊(約合5.5億元人民幣)成交,再次刷新中國瓷器拍賣價格的世界紀錄。

    “在拍賣的時候,我們就去觀摩過,很多人看不到的細節,我們會注意,所有的照片、尺寸記錄都有。現在仿製品在英國已經公開‘上拍’,成交價是五萬英鎊。”姓李的大師這話的時候很是坦蕩,就跟這會兒劉大彬的表情一樣。

    但即使是高仿品能賣到幾萬元至幾十萬元,在仿製者看來,他們掙的依然是“辛苦錢”。這位姓李的大師做了二十四年的高仿,覺得高仿的成本越來越高。

    他告訴張元:“真正完全還原古瓷的生產流程和原料成本太高了。比如元青花高仿,以前到山上撿青花料不用錢,現在買一斤成本要一萬元。前幾年一噸高嶺土六百元,現在要八千元,而一噸隻能掏出三百斤使用。這些年我做高仿賺了不少錢,但也花了不少錢去研究。比如宋影青,我會去上浦矽酸鹽研究所做分子分析,回來研究配方,回去再測,直到過關……胎體還沒做出來,已經花了不少錢。接下來描花、燒製……又是一係列很複雜的流程。”

    除了製作艱難之外,高仿行業的一個“潛規則”讓高仿者無法批量生產。

    這個張元以前不知道,姓黃的和行李的大師也都沒告訴他,不過劉大彬卻很清楚,他告訴張元:“高仿瓷做得再像,也是養不大的兒子。仿第二個,之前的客人就跟你急:‘我花了二三十萬元買你的高仿,你怎麽還賣給人家?我的就不值錢了!’現在我的生意裏,最掙錢的都是日用瓷生產,單利但是批量大;高仿幾乎不做了。可就是這樣,那鬼麵人還是不肯放過我,從這個情況來看,鬼麵人走的肯定不是正當的高仿生意,他們是把假的當成真得賣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