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一五三五章 供春之壺,勝於金玉(2/3)

    “你個唐霸還算老實。”張元笑了笑道。

    “在您麵前我哪裏敢撒謊啊。”唐霸撓了撓頭道呢。

    這張元的厲害之處他還是知道的,銅柱縣那位大師禍禍了多少人,關係更是錯綜複雜,盤根錯節,比他的靠山可硬多了,他唐霸根本沒法比。可就是那樣的人,居然被張元給弄掉了,他唐霸可不敢去撞這個晦氣啊。

    除非他想破罐子破摔,決心跟張元魚死網破了,否則他絕對不願意得罪張元,因為對他沒有絲毫的好處。

    之後,張元默不作聲地又看了那一係列的紫砂壺,其中有一個是供春樹癭壺!

    樹癭就是樹瘤。這種壺的造型模仿樹癭,壺麵凹凸不平,有樹皮模樣刻紋。整把壺呈暗栗色,是明代製壺大家供春創製的一種壺式。

    據紫砂壺史記載,供春在明代正德年間隻是一名書僮,後向江浙宜~興金沙寺一名和尚學習製壺技術。供春壺價值極高,有“供春之壺,勝於金玉”的讚語。樹癭壺是供春最出名紫砂壺造型,傳世極少。

    眼前這把供春樹癭壺,高10,寬195,屬明供春款。

    其把稍旁有“供春”二字刻款。

    這件自然形體的樹癭壺,以外形似銀杏樹癭狀而得名。壺身作扁球形,泥質成素色,凹凸不平,古縐滿身,紋理繚繞,寓象物於未識之中,大有返璞歸真的意境。壺蓋止口外緣刻有四十五字隸書銘文:“做壺者供春,誤為瓜者黃玉麟,五百年後黃賓虹識為癭,英人以二萬金易之而未能,重為製壺者石民,提記者稚君。”

    這裏麵所黃賓虹是近代名畫家,稚君即宜~興金石家潘誌亮,至於供春,之前已經有所介紹,被認為極有可能是紫砂壺的創始人。

    實在的,如果這個供春壺是真得,那麽絕對是價值連城了,張元無論從那個方麵來講,這個供春壺都沒有絲毫出錯的地方,與帝都博物館裏的那件相得益彰,真得是太真了。

    可偏偏通過鑒字訣鑒定之後卻是假的,張元自己都覺得有點莫名其妙。

    有片刻時間,他甚至懷疑是不是自己的鑒字訣出了問題了,所以看錯了,可是這種懷疑也僅僅隻是片刻而已。有一個方麵,讓他即便不通過鑒字訣,也認為這是假的,因為這東西跟之前的三彩仕女俑一樣,都有點太過完美了。

    這世上完美過頭的東西,總是讓人不敢恭維的,因為世上本就沒有完美的東西,你那麽完美,若不是假的,又有幾個人會相信呢。

    供春壺名滿下,曆來宜~興的紫砂名家高手仿製供春壺的人很多。像清代的黃玉磷,江案卿,近代的裴石民,當代的汪寅仙,徐漢棠、延芫法師、等都對供春做過研究和仿製,他們萬變不離其宗,都按照原來供春原作進行仿製。

    當代紫砂藝術大師延芫法師在繼承傳統供春壺創作藝術的基礎上,對供春壺的造型進行了大膽地革新。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