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一五二五章 紫砂壺(2/3)

    “這不太可能吧?”張元搖了搖頭。有點不太相信,就道:“通常的法,紫砂壺的創始人是明代正德——嘉靖時的龔春。‘餘從祖拳石公讀書南山,攜一童子名供春,見土人以泥為缸,即澄其泥以為壺,極古秀可愛,所謂供春壺也。’這供春壺,當時人稱讚‘栗色暗暗,如古今鐵,敦龐周正。’短短十二個字,令人如見其壺。可惜供春壺已不得見。當代宜~興紫砂大師顧景舟先生的一件仿品,價格也在60萬港幣左右,足見供春壺的藝術價值多麽珍貴。您要真見到這供春壺,我還真是有點興趣了,不過這有點懸啊。”

    “嗯,我能理解你的想法,但我是親眼看過那件紫砂壺的,那程度,即便不是供春壺,也應該是第一時代的紫砂壺大師之作品。”王政君又道。

    他這話張元倒是知道的,所謂第一時代的紫砂壺大師,無非就是供春、時大彬、徐友泉和李仲芳四個人。

    當年供春傳時大彬。二人與時大彬的弟子徐友泉,李仲芳並稱為萬曆以後的明代三大紫砂“妙手”。時大彬的紫砂壺風格高雅脫俗,造型流暢靈活,雖不追求工巧雕琢,但匠心獨運,樸雅堅致,妙不可思。他的高足徐友泉晚年自歎:“吾之精,終不及時(時大彬)之粗也。”

    徐友泉,手工精細,擅長將古代青銅器的形製做成紫砂壺,古拙莊重,質樸渾厚。傳,徐友泉幼年拜時大彬為師學藝,懇求老師為他捏一頭泥牛,時不允。此時一真牛從屋外經過,徐急中生智搶過一把泥料,跑到屋外,對著真牛捏了起來,時大加讚賞,認為他很有才華,於是欣然授其全部絕活,後來果然自成一家。

    可是他還是表示懷疑,沒見過真東西,要讓他相信,這可並不容易啊。

    “這個賣紫砂壺的人是誰?”

    “他叫顧方舟,跟顧景舟先生是八竿子打不著的遠親,當然製作紫砂壺的本事也沒法跟顧景舟先生比,但是顧方舟卻是個陶瓷器鑒定大家,雖然他如今賦閑在家,可是家裏卻從不缺少客人,這些人找他,多半都是為了讓他幫忙鑒定陶瓷器的。”王政君回答道。

    這個顧方舟張元還真聽過,名氣非常大,以前的確是賦閑在家的,已經六十多歲了,錢賺夠了,如今就喜好收藏點東西。張元之前想要請他老人家出山來做這個神羅博物館的專職鑒定工作的時候,他雖然表現出了對張元應有的尊重,但就是不肯出山,是人老了,難免有看花眼的時候。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