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一三三九章 子岡玉(2/3)

    “玉石帶在身上嗎?”柳三生急忙問道。

    “當然沒有了,我帶那玩意兒幹嘛啊。”張元身上帶個青銅瓶兒,本來就夠奇怪了,又怎麽會帶一塊並不是特別好的玉石啊,那些東西全部都被他放在自己家裏呢。

    “趕緊去取!”

    “沒事兒,我給家裏人打個電話,讓他們送來就是了。”張元可不想跑來跑去的,這一都累得夠嗆了,還要跑,幹脆累死他得了,再了,這會兒剛吃過飯,他還不想做劇烈的運動呢,免得把自己弄成胃下垂了。

    一個電話,張龍就將他放在地下倉庫的那個袋子給取了出來,然後拿過來了。

    袋子裏麵不僅裝有那塊玉石,還有許多寶石和黃金製品。張元敢讓張龍去取,這得是多信任了。隻是他怕不知道,張龍拿這袋子的時候,從頭到尾都沒有打開來看一眼,所以壓根是不知道裏麵放了什麽東西。

    袋子拿來之後,張元將玉石取了出來,其餘的東西又讓張龍拿回去了,這些東西帶在身邊可不安全。

    塗壽接過張元手中的玉石,然後嚐試著往那青銅瓶兒裏頭裝了進去,這一裝,沒想到竟然剛剛好。

    “果然不錯,這是玉雕和青銅鑄造的完美結合啊,隻有兩件東西合一,才是一件完整的東西。而且這個應該是佩戴在腰間,或者掛在脖子上的墜子,具體用途看個人的喜好,不過這雕工和鑄造工藝,真得是出色啊。”塗壽欣喜地道。

    “陸子岡的技術,那可不是開玩笑的,明代時蘇城、帝都和舟揚為全國三大琢玉中心,蘇城尤為突出,宋應星在《工開物》中:‘良工雖集京師,工巧則推蘇郡。’據史料記載,明代蘇城的玉雕高手有賀四、王溪等人,以陸子岡最為著名,雖區區工匠卻‘名聞朝野’,其玉雕技藝享稱‘吳中絕技’,所製玉器人稱‘子岡玉’,在當時就為達官貴人所追求,十分名貴,當時蘇城還將‘子岡玉’與同時代唐伯虎的仕女畫相提並論。”

    張元知道,唐伯虎的仕女畫那非常出名,在明代如此,到了現代亦是如此,這陸子岡的子岡玉竟然能夠與唐伯虎的仕女畫強提並論,看起來真得是有些本事的。

    據他所知,陸子岡是明末最為著名的琢玉巨匠,在許多文人筆記中都有記載,《蘇城府誌》載:“陸子岡,碾玉錄牧,造水仙簪,玲瓏奇巧,花莖細如毫發。”徐渭《詠水仙簪》:“略有風情陳妙常,絕無煙火杜蘭香。昆吾峰盡終南似,愁釘蘇城陸子岡。”直到今,刻有陸子岡款的玉器仍有許多流傳於世。陸子岡生於16世紀上半葉,時年處在明嘉靖、萬曆年間,明代的手工業管理非常嚴格,有著森嚴的等級劃分,即使是在“巨匠製度”已遭廢黜的明末仍有遺風相襲。在這種情況下,從事卑微琢玉的工匠陸子岡,能夠被文人雅士視為上賓,他高超絕倫、巧奪工的琢玉技藝可見一斑。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