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一三二三章 國學大師(2/3)

    “老師啊,這就是我們給您的那個年輕人,我幹孫子,這博物館就是他搞的。那些書也是他從國外弄回來的,哈哈哈,不錯吧,這子可是我的驕傲啊。”聶老爺子給這位大師介紹的時候,竟然用了老師的尊稱。

    雖然老師現在未必是字麵的意思,也可以是某個行業的佼佼者的尊稱,但能讓聶老爺子稱呼老師的,估計這個國家都沒有幾個了吧,反正張元以前還從未見過呢。

    “嗬嗬,比你有本事,年輕人年輕有為啊。”老人吐字還是非常清晰的,雖然話的時候會不由得流出口水,跟孩一樣,還需要一旁的護士幫忙給擦幹淨,但是他這話,實在是讓張元震驚不已啊,敢這麽跟聶老爺子話的人,真是寥寥無幾的。

    在咱們中國,畢竟還是當官的排在第一位的,權力比起某個行業的大師,那肯定還是更高貴一些,這是現實,倒也沒辦法,隻能慢慢去改了,畢竟幾千年的封建餘毒可不是那麽容易就能夠清理掉的。

    “您是李季林大師?”張元咽了口唾沫,忍不住問道。

    他已經認出了眼前這個人了,跟他想的一樣,目前可是僅存的一位真正意義上的國學大師啊,其他人,真得沒法跟他比的。

    李季林,字希逋,又字齊奘。國際著名東方學大師、語言學家、文學家、國學家、佛學家、史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曆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聊城大學名譽校長、帝都大學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所長,是帝都大學的終身教授。

    早年留學國外,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閱俄、法文,尤精於吐火羅文,這是當代世界上分布區域最廣的語係印歐語係中的一種獨立語言,是世界上僅有的精於此語言的幾位學者之一。為“梵學、佛學、吐火羅文研究並舉,中國文學、比較文學、文藝理論研究齊飛”,其著作匯編成《李季林文集》,共4卷。

    據他曾撰文三辭桂冠:國學大師、學界泰鬥、國寶。

    但毫無疑問,在別人眼裏,這三個桂冠,他都是當之無愧的。

    李季林在大陸被許多人尊重,並被一些人奉為中國大陸的“國學大師”、“學界泰鬥”、“國寶”。

    有一位國家領導人曾五次看望李季林。他稱:“您最大的特就是一生筆耕不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您寫的作品,如行雲流水,敘事真實,傳承精神,非常耐讀。”“您寫的幾本書,不僅是個人一生的寫照,也是近百年來中國知識分子曆程的反映。……您在最困難的時候,包括在‘牛棚’挨整的時候,也沒有丟掉自己的信仰。”“您一生坎坷,敢真話,直抒己見,這是值得人們學習的。”

    賀劍城稱自己“為老搭檔的逝世感到悲痛”,賀劍城道:“季先生對待學術、工作非常嚴謹,對自己和別人要求都非常嚴格。他精力過人,每到單位非常早,有時竟然會提前三個時到。”賀老稱,季先生一生對待學問十分刻苦,提及他在德國同時學三門語言的情況,笑稱“簡直是自我折磨”。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