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一二三六章 古城銅柱(2/3)

    另外唐代的陵墓更是有好幾處,比如唐中宗定陵、唐代宗元陵、唐順宗豐陵、唐懿宗簡陵、唐高祖獻陵陪葬墓群。

    這些墓裏頭分別埋葬了李顯、李豫、李誦、李昂、李漼等人。

    最後的唐高祖獻陵陪葬墓群,稍微有點特殊。

    唐李淵獻陵在銅柱縣境,陪葬墓群則占據了銅柱縣今呂村鄉全境,原來叫荊山塬。

    故有民謠一首:“荊山原頭四季青,鬆柏蒼蒼映太空,狐兔兢竄百鳥叫,墓塚嵬嵬罕人蹤”。

    據《唐會要.陪陵名位》載:獻陵附陪:楚國太妃萬氏,襄邑王神符等合計5墓。那個特殊的動亂時期之前前,這些墓群中,除李神符墓前有唐碑一通外,其餘皆為無名塚。

    據1981年月1日調查:呂村鄉褚原、留招等10村堡,東上官鄉焦村、雙富兩村,合計58墓,已平毀處,封土殘存的5處,大大超過《唐會要.陪陵名位》所載數目。現存與已毀墳墓的封土,全為夯築堆起,十分堅固,規模宏大,非民間墳墓。被毀墓中出土的墓誌、陶俑等文物,證實全屬獻陵陪葬墓。

    也許是發掘比較困難,又或者是因為資金不足,不願意破壞等緣故,這些陵墓大多數反而是都被盜墓賊光顧過了,也是這裏盜墓賊橫行的原因之一。

    與帝都不同的是,銅柱縣隻是一個縣城,無論是經濟上還是文化上,都不可同日而語,然而論到曆史,卻一點不比帝都差,曆史上更是湧現過眾多的名人,別的不,光是埋在這裏的皇帝,就足夠讓人研究很長一段時間了。

    張元所在的縣城與銅柱縣相鄰,也隸屬於銀通區,曆史文化基本上與銅柱縣是交融在一起的,在曆史上很多時候,甚至根本就是同一個行政區域。

    也因為此,他老家的環境也跟銅柱縣十分相似,同樣是古墓很多,曾經有一段時間也是盜墓猖獗。

    不過自從張元發財之後,這裏的情況就有了很大的變化,能賺到錢了,就少有人願意冒著坐牢的風險去盜墓了,畢竟盜墓發財的也隻是少數人,而跟著張元幹,隻要你勤快一些的話,那是肯定能夠發家致富的。

    當然了,這一次張元回家可不是來探親的,也不是來旅遊的,更不是來研究這些古墓的,他之所以回來,是來跟莫邪進行交易的。

    莫邪特意選在了晚上給張元打電話,目的自然是讓張元離開帝都的時候隱蔽一點,不至於引起警方的懷疑。

    隻是莫邪現在並不知道,張元早就跟警方勾搭上了,所以無論是什麽時候,警方都是能從張元那裏得到匯報的。

    當然了,張元還是要配合一下莫邪的,為了更隱蔽的出行,他並沒有用自己的私人飛機,也沒有坐高鐵或者火車,而是連夜開車回到了老家。

    在離開之前,張元就通知了專案組,然後由專案組通知了下麵的行動隊,甚至為了保密期間,都沒有告訴銀通區和銅柱縣的警方,甚至連陝州省警方也沒有,所有行動人員全部都是從帝都這邊派去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