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一一八一章 國之重器(2/3)

    然而麻煩就在這個時候出來了,這人很喜歡青銅器,並不打算出售,就想著拿回去自己放在家裏收藏。可誰知道上火車的時候,就被帝都警察給攔住了,因為他實在不出這東西的合法來曆,結果竟然是被帶去了派出所。

    也幸虧當時老於掌櫃請了熟人去情,把事情清楚了,這人才被放了出來,可是已經錯過了離開帝都的火車了,最鬱悶的是,那青銅器也被沒收了,真得是欲哭無淚啊。

    張元不想惹這樣的麻煩,青銅器他不是不敢收,但是一定要有一個合理合法的來曆,哪怕這來曆實際上根本就是偽造出來的也無所謂,關鍵就是得有才行。

    對於青銅器,他可是非常喜歡的啊。

    青銅器自古以來就被視為“國之重器”,是可以同西方油畫、雕塑相提並論的中國國粹。然而,因為《文物保護法》中一條關於“隻有1949年前出土、並且有明確著錄的文物才允許流通”的規定,使得不少年代久遠的青銅精品,被擋在了合法流通領域之外,以致在當下藝術品市場上罕見青銅器的身姿。而其市場價位同動輒上億計的古代書畫、瓷器相比,更顯低調。

    但是什麽事情都是發展的,東方不亮西方亮,今不亮明亮,在國內不能交易,可以去國際上進行交易啊,隻要有了合法的手續,就算是通過海關光明正大地拿回來,也沒人敢把你怎麽樣。

    再了,什麽東西都是慢慢進步的,現在不允許交易,國家製定相關法律是希望這部分珍貴的文物由國家來保管,而不是私人收藏。除此之外,禁止這部分文物流通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打擊盜墓,保護現有的墓葬遺址。

    然而以後如果發現這樣無法打擊盜墓,反而還會造成更為瘋狂的走私,引起青銅器外流的話,國家肯定會改變這樣的策略的。

    要知道,盡管有嚴格的法律規定,但實際上青銅器的交易從未真正停止過。因為國內和國外在管控鬆緊程度上存在“落差”,使得相當一部分青銅器交易由國內轉向國外,從公開轉入私下。

    相對於國內市場對青銅器的嚴格管轄,海外市場的拍賣政策顯然要鬆動很多。

    “清朝末年至民國,因為社會動蕩,有很多傳世的青銅器流散海外;改革開放至今,一些出土的青銅器也被走私出去了。總體數量驚人,其中一些還是質量非常好的、連國內博物館都沒有的精品。”張元當初跟董老還有李老討論這些青銅器的時候,可是從兩位前前輩那裏聽到了不少這方麵的信息,李老就告訴他:“在海外,如果是1949年以前流通出去的青銅器,當然照拍不誤;如果是1949年之後走私出去的,除非國家能拿出非常確鑿的證據證明是出土文物,或者是被盜的,否則拍賣行也可以進行拍賣,國家也無法行使追索權。”

    可笑的是,目前世界範圍內最大的青銅器藏家竟然是是一位美國人!

    聽董老,這位美國人收藏的青銅器,數量和質量超過了國內任何一家博物館。幾年前,他曾想將自己的收藏出一本圖錄,但後來發生了希臘向英國追索流失文物的事件,這個計劃就擱置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