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六零七章 老坑還是新坑?(2/3)

    “為啥啊,就不能同時關注所有場口嗎?”那粗獷的漢子似乎不太服氣。

    “他們沒有也不可能有精力關注所有場口,這是現實問題,不是我的。”慢條斯理的聲音依舊是慢條斯理,當真是有理不在聲高啊。

    “你別插嘴,讓楊師傅繼續,搞清楚了老坑和新坑,咱們買毛料才有了目標。”那女人的聲音是一如既往地豪氣幹雲。

    “其實吧,看料的數量不同,看料的時期不同,看料的地方不同,看料的環節不同,就會產生不同的經驗統計,也就成了很多所謂內行卻眾紛紜的原因。這和不研究宏觀經濟變化,不看大盤和基本麵,隻看幾隻股票的價格漲漲跌跌憑經驗買股票的股民是一樣的,他們未必不賺錢,但他們可能並不懂多少內在的原理,其‘絕招’更可能是表象、局限甚至錯誤的。遺憾的是翡翠礦區長期封閉,幾乎沒有人或機構能做一個係統科學的研究,所以老經驗仍然有比較大的市場,問題是萬一錯了,那就賠大發了。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吧,有人一直生活在北方某地,然後吃的豆腐腦就是鹹的,在他狹隘的經驗裏麵就一直認為豆腐腦肯定是鹹的,結果有一他去南方某地,要了豆腐腦,吃著卻是甜的,他就會很憤怒,認為自己被耍了,其實這就是狹隘經驗論的結果啊。”

    “你舉這個例子我倒是能理解,可怎麽辦呢,照你這意思,不用管老坑新坑了?”那粗獷的聲音似乎是聲音的一些話還是有道理的。

    “可以‘老坑’中的翡翠質量較好,但新坑中也有質量較好的翡翠,隻是相對較少。這就是未經分選的結果!”

    “你這了跟沒一樣啊。”

    “怎麽就跟沒一樣了?我的建議其實很簡單,不要去管老坑還是新坑,對成品實物來,所謂‘老場老坑’就是垃圾概念,對推動翡翠成品的科學分級起到的是負作用。很難想像如果考慮了翡翠的‘出身’虛因素,還有可能形成商家和消費者能操作的分級標準,就算專業人員和機構,想集全緬甸數百場口不同種、地、色的比照標本,並能在實踐中對成品分清場口的前提下再分級。也可以將成為幻想。所以,對成品分級和評價隻應看其本身種老不老、色好不好。”那慢條斯理的聲音有點了他的話沒用吧。

    “就這樣?”

    “句不好聽的,別人是老坑。你信嗎?你們大概也注意到了,新場新坑的a貨如果你不是刻意地、想辦法去買,恐怕並不那麽容易買到。那就怪了,我們市場上的a貨翡翠成品絕大多數都是老場老坑,當中很多都不是什麽高檔的東西,那麽所謂的老場老坑能明什麽呢?一見到種老質細的,這是老場老坑,看不入眼質粗一些的就是新場新坑;想抬自已的東西,就不著邊際地這是老場老坑。要打壓別人的東西就想當然別人的是新場新坑,其實兩者不定就是同一個老坑老場出來的。更有甚者,拿出一件老場老坑種老的,再拿出一件新場新坑種不老的,來明老場老坑就是比新場新坑好,這恐怕不能不是一大笑話吧!”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