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五九零章 作弊神器(2/3)

    詩書不精的考生絞盡腦汁想把有關考試資料私藏衣物中,帶入考場。

    有人將科考相關內容用蠅頭楷字抄在紙片上,然後做馬褂一件,將抄襲文平鋪熨帖其上,胸前為《論語》、胸後為《孟子》、衣袖為《大學》。還有考生將上衣的裏外麵都密密麻麻地抄滿了科考的範文,約有0萬字。

    用衣服“做文章”隻是其中一個手段,使用紙條也是自古就有的。清代的考場上就曾出現過15塊長4厘米,寬4厘米特製的黃絹,抄錄內容極其豐富,約有40萬字。它的第一塊黃絹竟是整個抄本的目錄,每條目錄還都有編號,利用它可以十分快捷地找到其餘14塊黃絹抄錄的資料。

    南.京江南貢院陳列館中,有一本《五經全注》,長約5厘米,寬4厘米左右,厚度還不到1厘米,書上的字簡直如跳蚤一般,的一粒米就能蓋住8個字,這可算得上作弊奇書了。據,紙條上抄大段的文章還有特殊的工具——老鼠須,而且得是精選韌度極好的鼠須才能勝任,現代的筆是怎麽也寫不出那麽且清晰的字的。

    考生的夾帶手法也是多種多樣的,《清稗類鈔》中記載:“入場者……私藏於果餅及衣帶中,並以所攜考籃酒鼇與硯之屬,皆為夾底而藏之,甚至有帽頂兩層,靴底雙屜者。”

    這可不僅僅是傳,事實上在民間考古的時候,也發現過許多類似的作弊神器,全部都是以微雕或者蠅頭字入手,要的那就是一個,一個細。

    梅.州市一名古玩收藏愛好者謝伯向記者展示了他收藏的一批古時科舉考試的“袖珍型”作弊書。這批作弊書大部分都僅有1厘米長、8厘米寬的尺寸,但每本書卻多達100頁左右,上麵寫滿了密密麻麻的細文字。

    浙.江.東陽市一農戶家中,發現一本上下兩冊的《五經全注》袖珍作弊書。據考證,這是古代考生專門用於作弊的全國最的石印微刻《五經全注》孤本。全書長5.7厘米、寬4.厘米、厚0.8厘米,共8萬字。每個字不到1毫米。但看起來十分清晰。

    005年9月8日.津發現一套完整清朝考試作弊工具日前,19歲的.津青年郝笛收藏到一套完整的清朝道光年間考試作弊工具。這套作弊工具共9卷本,均長4.5厘米。寬.8厘米,厚0.5厘米。每卷本內約有10餘篇文章,共10多萬字,並配有一雙可藏匿卷本於鞋內底層的加厚底男布鞋。

    作弊的道理,與這象牙編織席上寫東西幾乎就是一樣的,都是用非常精湛的工藝將很的字弄到上麵去,別人看不出來。而你自己卻明白用什麽方法可以看出來。

    雖然這象牙絲上雕刻的手法未必是最好,可是絕對堪稱一絕了。如果是科舉考場上的監考老師,或許還能查出來,畢竟當時那些老師,可是經過嚴格訓練的。

    朝廷為防止各種各樣的夾帶。決定對考生進行“安檢”,據記載,唐朝省試時,在考生入場時要“搜索衣服”,以防“懷挾”作弊,規定考生進入貢院時,隻準攜帶餐具、水、炭等用具入場。

    金代的搜檢更是特殊,為防止考生夾帶,命其沐浴。“官置衣,為之更之”,不過該製度不久便被廢除了。明代科舉檢查更為嚴苛。規定考生進入考場時必須解衣脫帽,接受監門軍吏的搜檢,“上窮發際,下至膝踵,裸腹赤趾,防懷挾也”。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