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五八二章 佛塔之國(2/3)

    “緬甸幾乎人人信佛,就算是我們這些華裔,也漸漸隨了大流,外國的宗教是很難在這裏傳播開來的,張老板是讀書人,相信你也聽過‘南朝四百八十寺’這句詩吧,的是南朝的時候信佛禮佛的人比較多,可是跟緬甸一比,那簡直就是巫見大巫了。”起緬甸佛教的事兒,‘毛’石發那絕對頭頭是道。

    “有多少啊?”張元問道。

    “在造塔最狂熱的時代,據西方學者研究,在蒲甘平原上,曾經屹立著一萬三千座佛塔。而民間傳中的蒲甘,則被稱為“四萬寶塔之城”,成為1世紀緬甸文化、宗教的中心。如今,在荒涼的平原上,隻剩下有0座古塔和416所古廟。即使加上一些殘存的遺跡,全部古跡也不過5000處左右。但比起‘南朝四百八十寺’來,那也是超了太多太多了。”‘毛’石發回答道。

    “哦,原來如此啊,咱們先繞著塔看看,你順便給我講講緬甸與佛的事情,我以前聽人過,好像緬甸很多人都信佛教,這到底是不是真的?”

    ‘毛’石發講起這些事情,那絕對是非常的熱情,也非常的能,估計從到大,這些東西都深深植入到他的腦海之中了吧,這每個國家都有教育,而在緬甸,你從耳濡目染的都能感受到佛教的深遠影響力。

    基本上可以,緬甸和泰國都是屬於全世界範圍內信奉佛教比較忠誠的國度,而且佛教傳入到緬甸已經有了足足兩千五百多年的曆史了,全國上下估計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都信奉佛教。

    佛塔多、廟宇多、和尚多是緬甸佛教文化的三大特‘色’,在緬甸,男孩子一般都要做剃度,使佛教事業後繼有人,被認為是一件積德的事情。對孩子來,從此可以“‘成’人”,受到社會的尊重,是一件榮耀的事。在緬甸的街頭巷尾,隨時隨地都可以看到身披袈紗、手持黑傘的僧侶,全國僧侶有10幾萬,僅仰光、曼德勒的和尚就有萬多人,平均00人中便有一個是和尚,佛教徒中每個男子到了一定的年齡都必須出家當一次和尚,社會上才承認其‘成’人,還俗以後才能夠享有結婚的權力,

    緬甸人一生最大的願望是捐錢修佛塔。他們一生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臨死時把全部積蓄捐獻出來修一座佛塔才算了卻心願。緬甸佛教徒認為,建佛塔可以造福終生,修福來生。據統計。全國大佛塔有10萬多座。因此,緬甸又被譽為“佛塔之國”。

    大金塔始建於585年,初建時隻有二十米高,後曆代多次修繕。15世紀的德彬瑞體國王曾用相當於他和王後體重4倍的金子和大量寶石,對此塔作了一次修整。塔的高度是11米,是1774年阿瑙帕雅王的兒子辛漂信王修建的,本次修建時。在塔頂安裝了新的金傘。這座大金塔也就是緬甸佛塔的代表作,是世界佛教建築藝術的傑作。也是世界上曆史最悠久、價值最昂貴的佛塔。

    金塔底座周長47米,塔頂有做工‘精’細的金屬罩簷,簷上掛有金鈴1065個,銀鈴40個。並鑲嵌有7000顆各種罕見的紅、藍寶石鑽球,其中有一塊重76克拉的著名金鋼鑽。塔身經過多次貼金,上麵的黃金已有7000公斤重。大金塔四周有68座塔,這些塔用木料或石料建成,有的似鍾,有的象船,形態各異,每座塔的壁龕裏都存放著‘玉’石雕刻的佛像。大金塔左方的福惠寺,是一座中式建築的廟宇。為清朝光緒年間當地華僑捐資建造,成為大金塔地區古老建築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