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五五四章 聶震的園林夢(2/3)

    張元以前就是學考古的,所以對中式園林那是有很深刻的了解的。

    中式園林以再現自然山水為設計的基本原則,追求建築和自然的和諧,達到“人合一”的效果。但並不是簡單地模仿,而是“本於自然,高於自然”,把人工美和自然美巧妙地結合起來。這一思想在造園當中的具體表現就是“因地製宜”、“依山就勢”,善於利用現有的自然環境條件,體現出人工建造對自然的尊重與利用。“虛實相間,以虛為主”強調建築群體之間的關係,而不是強調建築單體,這使建築物之間的院落往往成為設計的重點。

    這種園林的設計手法千變萬化,這裏僅淺談中式造園中的疊山理水藝術。疊山理水在我國傳統造園藝術中所占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中式園林不論南北、大,幾乎是凡有園,必有山石;同樣,凡條件具備,都必然引水入園。與自然山水不同,園林中的山水除兼備自然的形神外,還要具有傳情的作用。《園冶》中的“片山有致,寸石生情”就是這個意思。

    《園冶》綴山篇中把山石分成幾大類:一種是“廳山”,顧名思義,就是在廳堂的前院中綴山石。按《園冶》所,廳山一般要“稍點玲瓏石塊”,而不宜複雜。這就是,要少而精,要突出重點、主題,要以一兩塊形製優美的石峰作為主體來點綴庭園空間。其造型要符合透、漏、瘦、皺的美學原則。用現在的眼光看,“廳山”更接近於抽象雕塑。一種是牆中嵌理壁岩,有的嵌入牆內,有的雖與牆麵脫離,但效果與前者同,均以粉牆為背景,猶如一幅寫意山水畫。正如《園冶》所雲:“藉以粉牆為紙,以石為繪也”。

    以上兩種均適用於規模較的庭園空間,而對於某些較大的庭園空間來講,則喜用大規模堆山疊石。山石多峰岩嶙峋,溝壑縱橫,脈絡分明,深得山林野趣。

    山石除可以作為景觀的主題點綴空間外,通常可借山石把單一的大空間分隔成若幹較的空間,被分隔的空間多相互連綿、延伸、滲透,而不流於空曠、單調。而且山石尚可起遮擋視線和圍合空間的作用。甚至利用山石還可以堆疊成各種形式的蹬道,這也是古典園林中富有情趣的一種創造。

    和山石一樣。水也是構成園林的基本要素之一。園林用水,從布局上可分為集中和分散兩種形式;從情態上則有動有靜。集中而靜的水多用於中型庭院,其特點是:整個園林以水池為中心,沿水池四周環列建築,從而形成一種向心、內聚的格局。采用這種布局形式可使有限空間具有開朗的感覺。而對於大中型庭院,雖然也是集中用水,但水池偏處於庭院的一側,這樣可騰出大塊麵積供堆山疊石,形成山水環抱的格局。和集中用水相對的是分散用水,其特點是:用化整為零的方法把水麵分割成互相連通的若幹塊。至於水池的形狀絕大多數呈不規劃的形式以再現自然水景。

    在園林中。涓涓溪流是對自然界溪流的藝術摹寫。它一般忌寬而求窄,忌直而求曲,此外還應該寬窄對比,求得變化。產生忽開忽合、時收時放的節奏感。特別是與山石結合。更能營造深邃藏幽的情趣。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