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三七八章 文物流失(2/3)

    而導致國內黑市交易猖獗、文物流失嚴重的最主要原因就是背後涉及到的利益。文物的流向與文物價格密切相關,國內不能上拍的文物。在國外以高價成交。大量的宋代以前的文物禁止進入國內拍賣市場,比如,高古玉、青銅器、漢俑、唐三彩。在質量上,也是國內文物正規交易所不能媲美的。

    張元為什麽要去黑市?不就是因為那裏有這些好東西嗎?在明麵上沒法拍賣,國家不允許,那就隻有通過黑市這個途徑了。

    不過在黑市上,宋以前文物的價格相對較低,遠遠無法與清代文物的整體價格相比,民間交易的文物價格更低。走私的文物在國外賣得出去,成交價格高,對國內文物的盜竊和流失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正如帝都文化產權交易所籌備組辦公室負責人彭先生所概括的,“文物保護法簡單的界定文物都是國有的,持寶人沒有安全感,文物成為燙手的山芋;國外的高價具有吸引力,這兩個原因導致我國文物低價流失”。

    這個事兒我們國家不願意正視,總是地下的東西都是國家的,可問題在於人家挖出來的,憑什麽一分錢得不到就要給國家?在這個物欲橫流的世界,沒有錢的話,什麽都別談了。

    也正因為如此,這些人寧願鋌而走險,選擇把東西放到黑市去賣,就算被抓了,那也認了,但是如果不出事兒的話,那就絕對可以狠賺一筆的。

    國內外價格的差異也可以是直接引發國內的盜墓、盜撈、盜竊現象和文物走私愈加猖獗的罪魁禍首。

    目前,我國文物交易已經形成一條以盜墓、銷贓、走私、銷售一體的文物黑市交易。文物市場商業化太濃,形成了“市場需求決定文物價值”的倒錯現象,“現在很多人都在炒作古玩,但基本都是想通過古玩賺錢”。古玩市場和文物市場出現的諸多問題,與商業化太濃,忽略了對文物本身的認知度和欣賞程度密切相關。

    片麵追求文物的利潤和經濟價值是我國古玩市場交易的最大動力,也是致使我國文物大量流失的重要原因,精神缺失,追求巨額經濟利潤。導致了我國文物還在源源不斷地流向國外。正如吳樹在其《誰在拍賣中國》一書卷首中指出的那樣,“中.國文物流失的最大禍主是中.國人自己;中.國文物流失的主要原因不再是貧困所致。而是國人精神上的缺失”。

    張元其實並不同意吳樹的話,到底。之所以會有大量文物流失,其根本原因那還是有很多人需要錢。

    不過這個跟張元關係不大,現在的張元,看重的已經不是古玩文物的物質價值了,還有精神價值。

    所以有一些在那些古玩二道販子手裏不值錢,眼裏不值錢的東西,在他看來,卻可以作為收藏的好東西,這就是他要去黑市的一個最大的理由。

    他已經過了追求物質生活的那個階段了。雖然還是缺錢,不過也瞧不上買賣文物的那點錢,他現在更加追求的,反而是精神生活上的享受啊。

    別人宋代以前的文物其實在黑市上並不值錢,主要是因為大量的東西國內不允許買賣,而且也的確有許多文物按照古玩收藏家的眼光來不值得收藏,但卻有很大的考古價值。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