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三三三章 古代的奢侈品(3/3)

    “我是知道玉器、瓷器很出名,不過這漆器確實很少人知道啊。”持寶人又道。

    這個時候,馬雍笑了笑道:“大家知道,我國的英文‘hina’與瓷器同義,卻不知日本的英文‘japan’與漆器同出一轍。原來,我國的漆器工藝於六世紀後期傳入日本。在明清時期,我國不肯降價向西方出售漆器,讓日本人大鑽了空子。此後,日本人效仿我國的漆藝。將其大量出售給西方,並自稱是‘漆藝的國度’。

    隨著近幾年我國對於文物工藝的重視,以及我國古代漆器屢次在國際拍賣會上創出佳績。昔日的我國奢侈品才重現曆史的榮光。

    001年春拍,香.港佳士得推出了6件珍貴的l世紀至16世紀我國漆器藏品。最後成交4件,成交額超過000萬元港幣。其中。一件被專家稱之為永樂漆藝巔峰之作的‘剔紅牡丹花卉大圓盒’,以187萬元港幣的成交價,創下了當時我國漆器拍賣的最高紀錄。

    之後幾年,我國內地拍賣會頻頻推出漆器精品。00年,我國嘉德推出 ‘王世襄、袁荃猷珍藏我國藝術品’;同年,上浦崇源與帝都翰海也推出了漆器拍賣,拍品均以數百萬元成交。之後,帝都匡時與保利等拍賣公司也都加大了對漆器拍品的征集力度。

    比起拍賣品類的數量浩繁,漆器的出現比率可謂鳳毛麟角,而且多在香.港拍出高價。

    006年,香.港蘇富比一件清代‘乾隆剔紅禦製詩筆筒’,拍出606.萬元港幣;007年,香.港佳士得以497.萬元港幣,拍出一件明朝宣德‘剔紅雙螭荷葉式盤’。

    008年1月日,香.港佳士得拍賣會上的明永樂‘剔紅雙鳳蓮花盞托’上拍。此件漆器不僅工藝極為複雜考究,最為難得的亮點是盞托內乾隆皇帝的禦題詩。結果,這款漆器以14萬元港幣成交,創下了迄今為止漆器拍賣的最高拍賣紀錄。

    這些拍品,最便宜的也有好幾百萬了,所以老夫我覺得,這位持寶人手中的真品,怕是拍個八百萬左右不是問題。”

    馬雍最後給持寶人的漆器定了個價,這卻讓張元有點頭疼了。

    其實從一開始,張元就瞧上了這件漆器,準備侃侃價,然後自己買到手,可是馬雍大概不知道他的意思,所以一下子把價格就提升到了八百萬,這雖然買來不虧,可還是有點多了啊。

    “其實吧,這漆器比起玉器和陶瓷器,在收藏上是有點麻煩的。在內地拍賣市場,漆器雖屢創高價,卻遲遲沒能異軍突起、形成規模。對此,國家地質大學特約研究員李彥君認為,漆器的市場類似玉器市場,主要以明清兩朝的器物為主。主要原因在於漆器不利於保存和把玩,加上人們對元以前的器物還未有足夠認識,導致國內高古漆器的價格還處於低位,所以這東西除非是明眼人,除非是真正想買,否則還真出不起那麽高的價錢,不過幾百萬還是由的。”張元這番話有理有據,其實已經是在給自己砍價了,他是真得喜歡這玩意兒啊。(未完待續。。)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