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十二章 鎮寶巷(3/3)

    同時由於對售後的傷殘損毀無法有效界定雙方責任,因而更看重的是買賣雙方經過長期接觸交流產生的友情和信任,所以在交易中或交易後能做到相互友好協商。

    也就是這個原因,那些古董店裏擺在明麵上地東西基本上沒有真品,或者說沒有太值錢的東西,真正的好玩意兒,那都是給老主顧準備的,這就是長期接觸交流產生的友情和信任,買主不怕吃虧,但其實也賺不了大錢,就是圖個穩字而已,當然,來這裏買東西的,都不是為了賺錢的,更多的就是為了收藏,因為他們大多數都是有錢人。

    而賣主認定這些老主顧,基本上就是開張吃三年,然後三年不開張都不怕,同樣也是圖個穩字。

    另外,這一行也沒有所謂的詐騙之說。

    凡是買賣古董的必定是行家,行家必須具備一定的鑒賞眼力,而古董的真與假、年代和品位等方麵又極其複雜,理解和認識、觀點和結論都各有不同,是行家們共同論證及考證研究的項目。

    並且又與行情、價位和市場買賣流通交錯在一起,不具備極強的專業素質和識別眼力就不可能征集到好、少、精、奇、絕的古玩藝術品,況且有些古董連賣家都研究不透。

    實際上買賣古董是買賣雙方知識領域方麵的較量,也許賣家賣漏了,也許買家買假了買錯了,隻能各自總結經驗教訓,它與欺詐行為是兩種不同的概念。所謂古玩行一般人不敢涉足,難就難在真假上,對外行人來說無法理解古玩業的內涵。

    正因為有以上兩個規矩,故而古玩收藏這一行有些人會大賺,有些人則會大虧,這裏麵都是有門道的,你的本事好,你就能賺錢,你的本事不行,那對不起,虧了也是沒辦法。

    張天元在古董店裏發現了幾件壓堂貨,也就是鎮店之寶,隻可惜人家根本不賣,他又不是那種特別有錢的人,可以用錢砸死別人,無奈隻能放棄,然後去選擇那些私人的小攤位。

    那些人賣的東西大多都是次品,是爛貨,甚至可以說是垃圾,但如果運氣好的話,也能花極少的錢買到好寶貝的,張天元覺得自己還是比較適合在這些攤位上逛,希望能夠撞大運吧。

    但是轉了一個來回,也沒發現什麽值得出手的東西,張天元未免有些失望。

    他不知道的是,此時有一雙賊不溜秋的眼睛已經盯上了他。

    如果您覺得《鑒寶秘術》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