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秦

第五百十五章 達羅大火(1/3)

    李原一語而諾。

    讓波斯人喜出望外,麵對強大的的縱跨亞歐的大秦,穆多爾早已不再複生恢複波斯大帝國榮譽和地位這樣的念頭,他現在一心想著投靠秦國這條大船,為自己和兄弟們撈些好處。

    達羅城。

    這座位於印度河中遊與下遊結合部的城池,是巽伽王朝的北部重鎮,也是巽伽人控製信德、蘇萊曼山脈的重要節點,普西亞米陀為王之後,在城中駐紮了一個戰象部隊,二個步兵部隊約五千兵力。

    負責守衛此城的巽伽官員,是前孔雀王朝的權臣差友,這位普西亞米陀的盟友,在巽伽族中的地位很是崇高,他是婆羅門種姓教的堅定支持者,也是這一教派在印度河流域的最高宗教領袖。

    事實上,差友背叛巨車,原因就在於信仰的不同。孔雀王朝的後期,特別是阿育王執政後期,其對佛教的支持力度相當的大,而其它教派包括婆羅門在內,都被打壓的非常厲害,這種宗教層麵的衝突,最終導致了孔雀王朝的覆滅。

    巽伽王朝建立之後,婆羅門教替代佛教成為國教,而大批的佛教徒遭到迫害,不得不轉輾離開故土,前往陌生的地方傳播教義,佛教徒沙門室力等人就跋涉了千山萬水,從印度到達長安一帶,這也是史籍中關於佛教東傳的最早記載。

    這一種婆羅門與佛教的宗教之爭,在差友鎮守的達羅城表現的更為明顯,為了應對佛教徒可能的反抗,差友將二個步兵團中的一個駐守在城中,另一個則在城外聯絡,負責達羅城與外界的補給線安全,至於象兵部隊,則因為大象龐大的體形還有食物供給等原因,隻能放牧在蘇萊曼山南部的山麓一帶。

    應該說,差友的這一布置,從穩妥方麵來說,並沒有多大的問題,達羅城地處印度河腹地,是整個巽伽王國的核心地帶,一般來說不太可能有大規模的敵對勢力出現,一個步兵團二千餘人的力量,也足以維持達羅周邊的安全了,但他卻忽略了一點,有時候過於自信往往會召致災禍。

    穆多爾的波斯潰兵們三三兩兩的出現在了達羅城附近,他們的行為與一般的難民潰兵沒有什麽兩樣,亂糟糟的頭發、髒的不能再髒的皮袍,唯一的行季也許就是脅下的一個小布袍,至於裏麵是什麽東西?除了本人之外沒有人知道。

    對於這群波斯或者大夏、安息逃來的難民,巽伽人既憤怒又無助,憤怒的是這群強盜已經洗劫了好幾個村子,殺死了不少的同胞,但讓他們失望的是,波斯人的濫殺和洗劫稟報上去往往石沉大海,朝中的那些大貴族們,還要借助波斯人的力量去對抗秦國,又怎麽可能對他們嚴懲。

    在一旁巽伽平民和奴隸的怒視中,穆多爾和幾個親信大搖大擺的向守城的巽伽族士兵招了招手,即進了達羅城內。

    印度的城市。

    最大的特點,就是很雜亂,地上的牛糞一不小心就會踩到,另外就是人多,穆多爾他們一入城,在晃了幾晃之後,即混入到了人群中尋覓不見。

    ——。

    三月二曰,子夜。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