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秦

第五百零六章 印度阿三的窺伺(1/3)

    發明改變生活。

    科技創建未來。

    政治的穩定、國力的強大、不斷融合其它民族文明的先進理念,新秦這種開放和包容的態度,讓它迅速的成長為一個科技強國。

    複合紙的出現,比東漢蔡倫對紙張改造要提早了近三百餘年,這是大秦國力使然,也是一個繁榮昌盛國度帶來的科技進步必然。青史留名,新安內史張釋之的這一封奏報,注定將載入史冊,它是第一個在正式朝廷文告中使用新型紙型的事例,張釋之的名字也將被後人永遠記住。

    幾百、上千年之後。

    張釋之與紙的故事,或許會成為孩童普及幼兒教育讀本中的經典課目,而他在書寫時的情緒變化、心理反應也會被藝術家們加工呈現出來,這是張釋之的幸運,又是他的不幸,因為在被後世稱道的同時,他已然不再是他。

    在張釋之書寫憮恤海戰有功將士、核對軍功軍爵之時,李原正在起草一份《關於加強大秦兵造人才儲備的五年期規劃》,在李原的這一份規劃裏麵,不僅有提升研發人員的待遇的條款、還有對發明團隊特殊姓獎勵的規定,這些規定的實施,將能保證兵造部門成為繼軍爵規定、內政官員升遷規定之後的又一個完善的升級係統。

    大秦科技部。

    隨著酈山、晉陽、沮水、滎陽四大兵造的投入運行,在這些專門的科技研究機構裏,一批又一批的匠師、匠工、學工就象後世研究院裏的教授、老師、學生一樣,他們能夠自由的交流自己的想法。在秦國嚴謹有度的法令保護下,兵造的匠師們更加可以毫無顧忌的投入到發明的大潮中。

    思想上的碰撞、新點子的出現,兵造在大秦新一輪的發明科技研發中展現出了不一樣的集體力量,這是除了秦國以外其他朝代所不曾具備的。

    重視科技,重視人才。重視新發明的運用,這是新秦不斷進取、不斷強大的重要原因。在李原之前,包括始皇帝在內,沒有哪一個君王願意將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投放到科研上麵,大秦兵造雖然名頭響亮,但也隻是為了應對軍事上的需求,於民生方麵關注極少。

    國力決定科技水平。

    秦國兵造的作用,不僅僅體現在了軍事層麵,在民生方麵也應該有突出的一麵,李原希望。複合紙的革新是一次引領式的突破,而接下來,他能夠見到更多的有益於民生的新工具、新技術湧現出來。

    ——。

    征服帶來榮耀,也帶來財富。

    秦國艦隊在基提島的勝利,打通了地中海上貿易的瓶頸,保證了來往東西方的貨物能夠在自由的狀態下運送,這是東西方文明交流的一次重大變化。隨了貿易帶來的豐厚實利外,秦軍對於占領地財富的索取也在悄無聲息的進行著。

    埃及金字塔中的法老陪葬品。

    馬其頓大帝亞曆山大從東方掠奪的精美器物。

    還有兩河流域、頓河流域、多瑙河流域眾多此起彼伏的間歇文明,它們的文化傳承被秦軍參謀們仔細的搜索了出來。然後通過絲綢之路回運到東方。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