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秦

第四百九十七章 海戰新武器(1/2)

    達達尼爾海峽。

    來自地中海與黑海的洋流在此交匯,暖與冷兩股海流作用下,讓這裏成為漁船雲集的天然漁場。

    在漁場東南的偏僻一角,特洛伊海灣就象一輪彎月,靜靜的麵向地中海半敞開著豐潤的胸襟,在海灣中心位置,一艘艘大秦海軍的艦船正在接受檢閱巡禮。

    黑色的戰旗!

    威武的軍陣!

    整齊的雁行隊列。

    當一陣陣激昂的戰鼓響起時,海灣中央爆發出大秦將士山呼海嘯的叫喝聲。

    “大秦、大秦、赳赳老秦,壯我河山;——秦有銳士,誰與爭雄!”大秦西進的步伐無可阻擋,大秦將士也把複國之時的戰歌稍作了修改,複與壯——,兩個字的差別,顯示的卻是完全不一樣的含義。

    萬事俱備,隻欠東風。

    八月十五,月圓之夜,在經過了漫長的五個月的休整之後,大秦艦隊終於再一次揚帆出海,甘勇、扈輒、雷被三箭齊發,桅杆上的鑲邊黑色戰旗就象死神的鐮刀,讓人不敢仰視。

    在艦隊中心最為高大的旗艦上,海軍統帥甘勇神情沉峻的站在船首,微微起伏的疊浪,讓艦船前後左右的搖晃起來,不過,這一點浪頭對於已經習慣了海上生活的甘勇來說,根本算不上什麽?

    扈輒、雷被為甘勇副將,欒布為後軍將領,負責守衛特洛伊老巢,這樣的配備,讓大秦海軍如虎添翼,論經驗,扈輒足夠豐富,論勇敢,雷被已經用事實證明,論沉穩算計,布販出身的欒布最是斤斤計較,而作為主將,甘勇更是獨擋一麵多時,深得李原信任。

    將榻弩安放到海船的甲板上。

    這是甘勇、雷被等秦國海軍將領提出的一個大膽設想,海上作戰不比陸地,受限製的地方很多,比如戰場的海域環境、船隻的噸位大小、將士的水戰本領甚至於當時的風力風向等等,這些因素的存在,讓海戰的結果變得越發的不可猜測。

    在這種情況下,秦國海軍要想掌握戰役的主動權,依靠科技創建力量,對現有的武器特別是遠程打擊武器進行改進,是最可行的策略。榻弩裝備之後,秦國海軍可以利用榻弩威力巨大的遠程打擊能力,搶在對手發動襲擊之前,給予敵重創,這是秦軍先發製人的策略。

    試想一下。當雙方艦隊相遇,一方試圖靠近接弦近戰,而另一方則拉開距離,在對方打擊不到的距離上發射粗如兒臂的大弩,且不論這種榻弩的精準度有多高,單單是破空掠過的威懾力就已經讓人不寒而栗了。

    “哈哈,這家夥,要是安置在船頭,那些羅馬人的船隻要是被射中,那還不散了架!”親眼見到榻弩的威力,扈輒這些老兵油子喜形於色。

    海上交鋒。雙方船隻的距離不過百丈,這對於普通的機弩來說,是射程的極限,而對於個頭足足大了有三倍的榻弩來說,則正是合適的距離。有了榻弩的加入,秦軍完全能夠在外海與羅馬艦隊一較長短,而不用擔心近戰時被人高馬大的羅馬人壓製。

    一個老兵的價值,抵得上十個新兵。對於海戰中的雙方來說,海軍士兵的寶貴程度要更勝過陸地上。

    別看甘勇的部隊擊敗了格雷爾,但這種勝利隻是一時的,如果在下一仗中失敗,秦軍將士的銳氣就會喪失,而要想再恢複一支艦隊的元氣,沒有幾十年是不可能的,就象迦太基艦隊一樣,在被羅馬人擊敗之後,就再也沒能站起來。

    所以,經曆過海戰洗禮的每一個老兵,對於秦國海軍這一支建立不久,又缺少底蘊的新部隊來說,都是寶貴的財富。

    決戰羅馬在即。

    大秦的戰爭機器也是隆隆啟動,兵造工匠們的全力以赴,讓一項又一項的新技術成果得到應用,在榻弩原始“火炮”之後,秦國兵造的工匠們又有了新的創意。

    新一批的青銅機弩也已經配發了下來,這種新機弩樣子和以前的青銅弩稍有區別,主要就是裝載著弩矢的矢盒不再分離,而是十支連發,自動裝填。單發的機弩雖然厲害,但由於裝填時間的限製,在戰場上的威力無法得到完全發揮。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