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秦

第四百八十三章 馮唐未老(2/3)

    儒學興。

    則法學退。

    學術領域的你爭我奪,並不比戰場上來的柔軟,公羊壽和他的**們對時政的評擊,讓治理齊地的秦國官員很是惱火。這次,借著搜捕倭人的名頭,秦國郡兵到公羊家去鬧騰一番,本來並不打算怎麽樣,但隨後,公羊學子們與郡兵之間因為言語衝突而激烈打鬥起來,一怒之下,帶兵的郡尉直接將公羊壽當作倭人疑犯給押了起來。

    這一下舉動。

    就象捅了馬蜂窩一般,本來就對儒學長久沒壓製而心生不滿的齊地儒生們,一個個群情激奮,他們開始罷學、罷課,並占領公學學堂,試圖以此來壓迫郡裏釋放公羊壽。

    恰巧的是,秦國琅琊郡即墨縣令袁噲以前也是公羊壽的學生,隻不過,袁噲這個人對儒學的堅定心念不強,聽說公羊壽的學生**,袁噲驚惶之下,一麵向距離琅琊不遠的馮宣部秦軍告急,一麵向上一級齊相馮唐稟明情況。

    馮唐是趙地中丘人,曾經在雲中郡守蘇角的手下擔任車騎都尉,隨後,馮唐被舉薦為齊相,負責治理琅琊、東海、碭郡等地內政事務。與曆史上西漢初年“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的典故相比,秦國的用人機製,由於排除了劉邦分封諸子、諸侄為諸侯王的可能姓,所以,在各地也空出了相當數量的官職,而這正好給了象馮唐這樣的平民子弟機會。

    得知公羊學派的儒生**,馮唐敏銳的感到,這裏麵包含的意思絕不僅僅是釋放公羊壽那樣簡單。

    為此,他特意修書一封,遣信使連夜送往長安,在這封長信中,馮唐提到:齊地的儒生**,其根本原因在於入仕問題,由於秦國的選拔人才機製主要依靠名士、鄉老舉薦和公學考試兩個途徑,這對於入私學的學子來說,就等於是關閉了入朝為官之門。

    一天、二天學子們可以等。

    一年、二年他們即便不耐,囿於心中的理想也能夠堅持,對於那些心誌不堅的動搖份子,他們還能異口同聲的討伐。

    但當十年時間過去之後,他們口中不堪的秦國,卻依舊穩穩的把握著朝廷大權,他們曾經看不起的同學,漸漸的成為了郡裏的官員時,儒生們沉積多時的壓抑爆發了。

    馮唐在積極向朝廷匯報的同時,與他的同姓馮宣布置了一個誘敵的計劃,從即墨海邊趕來的秦軍趁著夜晚,將儒生們的家眷一個個抓捕,然後再逐個分化,使得原本心往一處使的儒生們在第二天徹底喪失了鬥誌。

    公羊壽的私學收取的費用也是不菲,儒生能夠專心學習,主要就是家中有足夠的財帛支持,在斧底抽薪之後,這一場由儒生學子發起的**鬧劇隨即平息,與此同時,來自朝廷的命令也到達了。

    公羊壽這個齊地最後的大儒,因煽動學生**而被誅殺,整個公羊學派也被連根拔起,至於那些參與**的儒生們,則或被發配至西方充軍,或直接下獄,等待他們的是漫長的服役生涯。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