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秦

第四百四十七章 西方文明史(1/3)

    在公元交替的冷兵器時期,一個國家實力的強弱,領導人的能力是占據最主要位置的因素。

    秦國因為始皇贏政的強悍而一統六國,也因為二世胡亥的妄為而失去江山,如今,新秦的複興,更證明了李原無人可以代替的崇高地位。

    秦國是如此。

    西方的諸國也是一樣。

    烏孫國遷涉至伊犁穀地已有三十餘年,這三十年中,前二十五年是被壓迫被欺淩的苦難曰子,隻有最近的五年,在新王獵驕靡的英明領導下,烏孫選擇與東方的強國秦國結盟,一舉將壓迫自己數年的大月氏擊敗。

    占據豐饒的伊犁河穀、勢力波及天山西麓,就在烏孫朝著強盛的目標不斷前行時,他們最為英明的國王獵驕靡卻傷重而亡。

    噩耗傳出,烏孫舉國大怮。

    年幼的新王、殘破的軍隊,根本不可能擋住如虎似虎撲來的匈奴人,在絕望之中,烏孫國相急遣數路使節東往大秦求援。

    五月末的這一天。

    幾名烏孫使者跋涉了萬水千山,狼狽不堪的到達天山腳下的孔雀河一帶,在這裏他們驚喜的看到了一麵腥紅底邊,黑色如墨的大旗。

    “大秦,大秦的天兵來了。”驚喜交加的烏孫使者幾乎是連滾帶爬的撲了上去,在飽受了匈奴人的摧殘之後,烏孫人就象失散的孩子見到了久違的親人一樣。

    這種離家失散的感覺,是每一個從河西一帶被迫遷移的民族所特有的,不管是烏孫,還是大月氏,也正是源自於血脈中的這一份獨有的情感,讓這些河西後裔對東方的文明始終心懷敬慕。

    在大夏與烏孫兩國的邊境地區,還有康國、石國、米國、曹國等九個同樣來自於祁連山腳下的小國,這些小國現在的力量不強,但在八百餘年之後,他們所代表的粟特昭武九姓可是在中亞地區留下了重重的一筆。

    西域情況發生劇變。

    讓征西的秦軍不由得加快的進軍的步伐,率先到達天山以西的秦軍一部,正是白羊部落的斥候兵們。

    當年,李原執意相救白羊鬼方部落的恩情,現在是到了報答的時候了。這一次,女巫王晉希沒有隨軍,代替她統領這支斥候隊伍的,是部落中的第一勇士,當初隻是幼童中一員的林哥兒。

    林哥兒長相膘悍,頗有先祖勇烈之風,這幾年來,他先是加入到秦國的河西騎兵隊伍中,不僅練就了一身的馬上功夫,而且還成長為一名基層的帶兵軍侯。至於晉稀則把部族的興盛和繁衍放在了人生最為重要的地位。

    白羊部落如今在祁連山弱水一帶生息,其部落複蘇的勢頭讓人欣喜萬分,曰漸豐富的物質生活,不斷壯大和新生的牛羊、人丁,無不顯示出這個曆經磨難的草原小部落的堅韌。

    事實也讓每一個白羊人明白,要想讓部落再興盛一步,白羊部落隻能將自己更加的融入到秦國內部。在文明與愚昧選擇哪一個麵前,白羊人走出了最為關健的一步,就算這種融入的結果,是最終被中原文明同化,他們也無怨無悔。

    參與征戰。

    是白羊部落必須的報答。

    整整二千名驍勇的百戰部卒,皆是青一色的壯年男丁,而且均是數年前那一場東歸長征中的勇士,當林哥兒率領著這些白羊部落的勇士們跟隨著烏孫使者來到伊犁穀地時,他們看到的是烏孫王都一片狼籍的慘狀。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