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秦

第四百四十五章 雄心壯誌(1/2)

    大秦的觸角,無處不在。

    姑師城。

    位於天山南部的一個山間盤地裏,這裏地勢低窪,又有交河流經於城下,形成了一小片天然的綠洲。

    作為秦國探入天山乃至蔥嶺一帶的前哨,姑師城的地位極為重要,它不僅僅是北絲綢之路上的重要驛站,更是秦國打入西域的一枚重要棋子。

    季心鎮守這座秦國最西陲的城池已有七年時間。當年,那個虎牢關前的楚國年輕校尉,在歲月的風沙印跡下,漸漸的褪去了幼稚,多了幾分成熟。

    成熟的不僅僅是季心。

    還在姑師這座城市,也在以肉眼看得見的速度飛快成長著。經過數年的發展,姑師這座天山之麓的綠洲城市,其規模比之前要龐大了許多,單從城市人口來說,姑師城的常駐人口已經從七年前的不足五千人,發展到如今的五萬人左右。

    秦軍入駐。

    黑衣黑甲、一臉的肅穆,加上戰無不勝的威名,西域的那些盜寇們,就算借十個膽子給他們,也不敢在姑師城搶劫商隊。有了這一層保護,不管是來自哪裏的商隊,都將姑師作為絲綢之路上的一個支點。

    姑師城池,仿照長安的架構,東、西、南、北四條筆直的大道。交錯縱橫的街巷、小道,還有繁忙人流不息的集市,這一切都在昭示著,姑師的未來無限光明和燦爛。

    得益於豐富的情報和信息資源,匈奴殘部內部的異常變動,很快被鎮守西域的秦軍得悉,這一突如其來的變化,讓姑師城中的秦將季心立時警覺起來,秦國大軍即將西征,匈奴人卻搶先一步遷涉,這會給秦軍西征帶來怎樣的變化還是未知數。

    姑師八百裏加急驛報。

    一堆堆烽火在不停歇的燃起,與此同時,在長安城外,高陵一帶的秦軍校場上,神武大帝李原正在巡視隊伍,從各地征召而來的秦軍將士正在接受出征前的最後檢閱,這支大軍中間,不乏讓人耳熟能詳的戰將。

    與統一戰爭時期屢屢兵力不足,隻能依靠精兵質量取勝的情況相比,如今李原麾下可謂兵強馬壯。

    在北地作戰,騎軍的作用要遠遠的超過步兵諸多,李原這次也是下了大力氣,征調了兩大牧場的精銳騎兵參戰。

    一臉橫肉胡須的秦將曹信率領著他的部眾,昂首位列於最西首,已經晉升為隴西軍首領的他,麾下的兵卒有近五萬餘眾,包括了小月氏、狄、樓煩等各族的勇士,這些一早就選降投靠秦國的部落,關注的是實在的利益,現在他們一個個在秦國的快速發展中得益,本部落的實力大增。

    曹信從五萬隴西軍中精挑萬選,挑出了一萬五千強悍騎卒為先驅,這支由草原民族的後代組成的騎兵隊伍,將成為西征軍中的先鋒。

    以校場的規模,在容納了五萬將兵之後,已經顯得擁擠不堪,站在曹信的隴西軍邊上的,是另一支並為先鋒的部隊,以能征善戰而著稱的河西軍。

    河西與隴西一條大河相隔,從淵源來說,相互之間還是同一個根源,河西軍的將領駱甲與曹信也關係不錯,但在關係到誰為西征先鋒的問題上,駱甲與曹信卻是各不相讓,此次西征,駱甲動員了將近三萬的兵馬,其中騎兵就有一萬餘眾,在這支隊伍中間,有一部騎兵分外引人注目。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