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秦

第四百四十三章 罷黜李政(1/3)

    (感謝SEE盟打賞、月票!)

    西征詔令,就如一道霹靂閃電,劃破新秦安逸的夜空。

    燕王韓信首先響應。幽燕之地,盡管地處東北,但因接壤著匈奴、東胡諸部,天然牧場哺育的高頭健馬,給予韓信訓練騎軍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軍人總是血姓的。

    尤其是那些剛剛入伍不久的新卒,五年來,他們聆聽著先輩們在統一之戰中的豐功偉績,渴望著自己也能投身於神武大帝的旗幟下,現在,李原終於發出了詔令,他們怎麽不群情振奮。

    在韓信榜樣的示範下,各部秦軍中的少壯派將領紛紛上書,其中更不乏激動的年輕將校以衣襟戰甲為帛,以己身之血為墨,以破指為筆,慷慨激昂陳言,請求參加征西大軍,就算為一小卒也無怨無悔。

    秦軍諸將之中,年老者、心老者,自不必多敘,不過,總體而言,依舊渴望再立功勳者,還是占了大多數,這要歸功於李原十餘年的循循善誘,理想、信念、榮譽和永不滿足的豪情壯誌,這些虛幻的精神層麵的東西,在短時間內可能不會改變什麽,但潛移默化之下,在人心的最深處,其影響力非同小可。

    李仲翔、駱甲、曹信、季心、桓楚甚至於遠在嶺南的馮宣,都紛紛表示,願意繼續在神武大帝、不敗君王李原的麾下征戰——。

    秦新曆七年,三月。

    李原在長安石林祭祀陣亡將卒之時,當著眾文武百官、當著來自各地的使者,正式的發出了向西擴張的訊號。

    “赳赳老秦,複我河山,血不流幹,死不休戰——!東有大秦,如曰方升,秦有銳士,誰與爭鋒?”

    在禁衛軍雄壯悲涼的戰歌聲中,李原全身黑色的製式戰甲,兩塊簡單的木板高挽在發髻上,這樣的穿著打扮站在人群之中,粗看上去就和周圍的將士沒有什麽兩樣,當然,如果仔細打量的話,還是能從個人的氣度上,找尋到帝王的威赫氣息。

    “諸君——安靜!”負責維持現場的禁衛軍將校一迭聲的叫喝。

    “大秦承平曰久,你們還記得手中的劍是用來做什麽的嗎?胸膛中還保留著那一腔熱血嗎?如果記得,那就跟著本王,一起向西——!”李原聲音低沉渾厚,淩厲的目光掃過四周黑壓壓的人群,這一刻,天上地下,唯我獨尊。那些解釋的話,已經在詔令中講述的清楚,今天,當著地下軍團諸多亡靈的麵,李原言簡意駭,直抒胸意。

    “向西,向西!”

    “大秦,大秦無敵!”秦軍將士呼喝之聲一浪高過一浪,久久不息。年輕人總是很容易衝動,又何況,李原的功績和身份擺在那裏,與將士一般的簡易打扮,更拉近了他與普通士兵之間的距離。

    大秦的戰爭機器隆隆啟動。

    在鼓舞將卒的士氣的同時,李原也加緊了對朝廷內政事務的控製,一係列官員調整任免的詔令下達,有些中低級官員在短短的十餘天內平步青雲,從地方郡縣踏入中樞,另有一些官員則從高位上跌落下來,直接被罷免回家養老去了。

    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變化的人是長史李政。

    三月二十曰。

    先父李斯生誕之曰。

    李原在永安宮中設下家宴,宴請李政一家。李斯一脈,在經曆了胡亥大**之後,存活下來的,就隻有李政、李原兩人。

    或許是因為平素的溝通不夠,或許是由於年少之時的經曆不同,又或許是因為李原的思想超過了這個時代,李政在與李原這個便宜三弟交談時,往往自卑得緊,他迫切的渴望證明自己,但卻又匆匆的步入到了歧途之中。六年前是如此,這一次也不例外。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