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秦

第四百一十七章 勇者勝(1/3)

    洞庭西望楚江分,水盡南天不見雲。

    這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描述八百裏洞庭的景象。不過,秦時的洞庭湖卻並沒有這般的遼闊廣袤,洞庭水係隻是整個雲夢大澤的一部分,與大江以北的浩淼江麵相比,南方的洞庭湖水麵並不開闊。

    湘水、沅水從五嶺、雪峰山深入一路北向,過了長沙之後,水勢陡然放緩,然後輕輕柔柔的注入水澤之中。

    這點缺少了衝刷力的水量,顯然無法造就又急又深的險峻湖泊,而泥沙沉積之下,又讓洞庭湖水道變得分外難行,要是不熟悉水情水文,船隻極有可能遭遇到擱淺甚至於傾覆的意外。

    長沙國二王子,大將軍吳封率軍就設伏於此。

    書生意氣的吳臣脫逃南郡,讓吳封及其羽翼得以順利的掌握了長沙國的軍政大權。

    大江之南,素為楚蠻之地。

    長沙國位於雲夢大澤的南麵,這裏也是昔曰楚國關押黥犯、流放有罪大臣的地方,當年楚國大夫屈原被貶,最後投汩羅江而死的地方,就在長沙國境內。

    春秋戰國,中原**。

    戰亂頻頻,民眾流離失所,一些有遠見卓識的家族紛紛南遷,其中的一部分,就來到了長沙國。他們的到來,讓長沙國的經濟發展、生產技術有了質的飛躍,而這種飛躍在吳芮統治期間,更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李原的新秦軍在北方大地上所向無敵,但凡反叛的力量不管強弱,不論英雄,紛紛瓦解消散,依附在這些反秦勢力上的舊部們,也各自逃生或隱居深山,其中有一部分的人,在眼見著中原無有立足之地後,遂毅然南渡,來到長沙國投奔吳芮。

    他們中間,就有棄魏從楚的名士張敖,其為張耳之子,在楚國滅亡之後,張敖擔心被秦國追究其遊說項楚攻伐之事,遂與門客貫高、趙午偷渡雲夢澤,來到長沙國避亂,不久後,張敖被吳芮任命為國相,貫高為大夫,趙午為將軍,他們與吳封不謀而合,將長沙國的軍政大權牢牢把控。

    這一次,為了應對秦軍的進犯,吳封、張敖、貫高、趙午也是精心準備,在全國總動員的命令下,長沙軍以一萬餘人守衛都城長沙、另以千、百人守衛境內的幾座縣城,剩下的一萬二千餘精銳,在吳封、趙午的率領下,乘坐大小戰船百餘艘,沿著湘水北上,準備在洞庭湖與湘水、沅水的交匯處與秦軍決戰。

    ——。

    長沙軍設伏於洞庭湖進入湘水的水道周圍。吳封令趙午率領一部佯裝抵抗且戰且退,自引主力艦隊隱伏在沅水河道,等到馮宣軍進入曲折多窄的水道時,才始一舉殺出,試圖全殲馮宣這股“輕敵冒進”的秦軍部隊。

    麵對前後夾擊的困境,馮宣顧不得喝斥吳臣無能,事先不告知清楚敵情,連忙下令曼丘臣部速速登岸,建立營壘固守,同時,己部水軍以輕艦艨衝為先導,以樓船為主力,一反被動挨打的局麵,反向朝著趙午的長沙軍衝了過去。

    水道狹窄。

    船隻轉身不易。

    秦軍又麵臨夾擊的困境,要是不能迅速的破除一個方向的來敵,就隻能被圍困殲滅。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