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秦

第四百一十四章 征南戰將(1/3)

    北人善馬,南人善揖。

    相比較而言,祖先為牧馬出身的秦人,應當歸入北人一群,而立國於大江之畔的楚、吳、越這三個諸侯國,被通稱為南人。

    與越過翰海北伐匈奴一樣,秦軍要想渡江掃平百越諸部,首先就是要有一支善於艸楫的水師,同時,也要有一批熟悉水情、又有豐富戰鬥經驗的將領。

    水戰。

    對於習慣了在馬背上撕殺的秦軍諸將來說,就如同讓他們上天摘取星晨一樣困難重重,在這方麵,秦軍諸將中的如韓信、蒙虎、李仲翔等人,皆不適合,就比如一向有戰就要搶的曹信,這一次聽說了大軍要南征之後,很難得就躲在隴西一帶不出聲了。

    拋開這些旱鴨子的老部下不談,秦軍將領中,擁有水戰和舟楫艸持經驗最為豐富的,就是在巨野澤中縱橫了一輩子的大盜彭越,還有他的一眾親信部下,除此之外,就以原西楚國的降將居多。

    桓楚、季布皆是大盜出身,鍾離昧、周殷也是楚人,對舟楫並不陌生,本來丁公也是一個,但這家夥顯然沒有這般的運氣。

    北人學楫。

    就象南人學習騎馬一樣不容易,這幾年來,也唯有馮宣一直駐紮在了荊南一帶,對水軍的戰法還有幾分熟諳。

    是繼續選用信任的舊部,還是大膽征調楚軍降將為統帥,李原突然發現,自己陷入到了和後漢三國梟雄曹艸一樣的兩難境地中。

    曹孟德聽信了周瑜、蔣幹的離間之計,將荊州降將蔡瑁、張允斬殺,重新任用自己熟悉和信任的毛玠、於禁為水軍將領,結果赤壁一把大火,把曹軍百萬大軍燒得一個精光,有血的教訓在列,李原又該怎麽選擇?

    在苦思無果的情況下,李原決定從長安出發,經雒陽、荊南再到楚地的東海郡,來一回實地的考察和檢驗。

    這一次南巡,主要考察的將領包括了南郡郡守馮宣、九江郡守季布、東海郡守彭越三人,另外,還有駐紮在江東一帶的蔣渝、周殷、桓楚等人,不過,由於丁公兵敗的影響,這三個人基本已被排除在了主將的考察範圍之外。

    郢城。

    故楚都城。

    在秦軍打敗漢王劉邦之後,這裏就被劃作了南郡的郡治所在,由於南接雲夢大澤的緣故,來往於南北的商賈讓水路碼頭分外的忙碌,郢都在一片荒蕪之後,經過幾年的休養生息,又漸漸的恢複了大江之畔大城的景象。

    李原的車駕,在到達雒陽之後,換乘了舟船繼續南下,從雒陽到宛城再到郢都,一路之上,沿著洛水、漢水來往的船隻絡繹不絕,顯示出這條南北水路商道目前重要的地位,南郡之南是雲夢大澤,而大澤之南則是長沙國的所在,這個碩果僅存的諸侯國,因為它偏居一隅的地理位置,而在風雲激蕩的大時代中得以延續苟存。

    不過,當秦軍漸漸的將兵鋒指向大江以南時,長沙王吳芮已經無法再象以前那樣,縮起身子做一隻縮頭烏龜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