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秦

第三百九十四章 天雷(1/3)

    (感謝大盟打賞,感謝大家的月票,堅持到最後,一定認真寫完這一本。)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這句話換到二千餘年前,也一樣是顛簸不破的真理。

    戰國七雄爭霸,最終西秦勝出,這中間除了法家製度的嚴謹和先進姓外,有六世奮烈和始皇帝這個千古一帝的因素,但其中更主要的,還是秦國在農業、手工業、軍工製造業(兵造)等多個領域領先於六國對手。

    農業方麵,鄭國渠、都江堰兩大水利工程的疏浚,為秦國幾十萬大軍的征戰提供了充足的糧秣供給。

    手工業方麵,鹹陽、臨夏、義渠、狄道等各個秦國城池都有專業的作坊,其生產和加工出來的物器被西域等各地的商人販運到更遙遠的西方,從而給秦國帶來了額外的利潤,而這些收入在取得之後,被統一分派到了整個國家機器的運轉中,最後為秦國統一大業添磚加瓦。

    與之相反,關東六國在這方麵雖然也一樣有進攻,但四大公子把持下的國家經濟貿易,再多的利益也隻是供養了門下的數千賓客,以致於國家之外另有一國,國家積弱與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孟嚐君四公子的豪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最後一項軍工製造業方麵,就不用多言,大秦兵造天下聞名,每一件兵器上麵,都有工匠的名字、製造的時間、監製的人員,這條生產流水線與後世工廠並無二致,而六國一方傳統的師傅帶徒弟的模式,顯然不能與之相抗衡。

    當然,這些都隻是秦國過去的榮耀,麵對匈奴這個正處於全盛時期的強大對手,秦國要是僅滿足於過去的這點進步,不思進取的話,那秦匈爭霸的結果往好了說也隻能是兩敗俱傷,往差了說那就如曆史上的大漢一樣,不得不屈辱的一次次“和親”,以謙卑的姿態來換得休養生息的時間。

    科技的發展,必然帶來綜合國力的提升,而軍工技術特別是武器層麵的更新換代,則更能在短時間內給予以軍事立國的新秦以強有力的支撐。

    當年,代表著青銅武器最高水平的機弩支撐起了一支支疾進的秦**隊,秦軍以製式統一的武器為先導,再輔之以嚴整的軍紀、勇悍的士兵可以橫掃關內,幫助他們橫掃六國,成就大秦。

    但這一切並不表明,秦國就此可以高枕無憂了。在對手換成了匈奴人之後,秦軍的這些優勢相比較之下,雖然依舊存在,但已經不明顯了。

    如今,新秦迫切的需要另外的一個劃時代的軍事革新,來幫助秦軍將士對付冷兵器時代最為膘悍的對手——匈奴騎兵。

    匈奴人的馬上遊擊戰術,就如同二戰時德國的潛艇海狼一樣,一路跟蹤一路撕咬,秦軍的青銅弩矢再厲害,也總有射盡的一天,而那時候,赤手空拳的秦軍將士麵對快如閃電的馬上騎士,很難有什麽勝算。

    當然,隨著馬鞍、馬具、馬蹬的提前應用,秦騎兵在戰場上的表現並不比匈奴人差許多,但這種均衡能夠保持多久,李原並不確定。

    畢竟,象馬鞍、馬具等東西,隻是簡單的一種技術層麵的革新,並沒有保密的可能,換句話說,隻要有一個秦軍騎卒戰死或被敵俘獲,就有可能被敵方所仿製,那樣的話,秦軍就又會陷入到不利境地。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