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秦

第三百八十七章 追殺大月氏(1/3)

    大秦朝會。

    在許久的平靜之後,第一次硝煙彌漫,就連一向屬於老好人的關躍也被波及。

    關躍的都農監主要負責農事,農業也為大秦的立國之本,而陳平在辯論中,就以都農監的官員數量為題,反駁李政的考績依據。

    農事有閑,有忙。

    在忙碌收割的時候,僅憑各郡都農監寥寥的幾名官員,顯然不夠,這個時候就不得不依靠屬地的父老、鄉亭人員來協助,而這種協助一般都是義務姓質的,不可能有很高的報酬,又或者對協助人員進行考績。

    如果在這一期間出現工作上的差錯,該怎麽考量,是認定官員業績低下,還是有情可原,放他一馬。

    李政和陳平各自為了自己的執政理念而不退讓,在齊心協力輔佐李原將秦國帶上強國之路上,這兩個不同學派的弟子第一次出現了意見上的分歧。

    是要穩妥,還是要激進。

    是要堅持法度律令,還是網開一麵,將功補過。

    這次,他們為了心中的理想而爭辯。

    這次,他們均不念著個人的感情,而隻以自己背後的勢力為重。

    李原一邊聽著,一邊心中也在思量,究竟怎麽樣才能平息這場關係秦國國政安定的爭執,單純的強壓一方,勢必造成另一方的不滿,而隨後帶來工作上的消極,而若是僅僅和稀泥不作評判的話,雙方的觀點都得不到支持,結果可能一時按下了火苗,但以後會釀成更激烈的衝突。

    監管者與被監管者。

    本身就是矛盾的對立麵,發展到現在,陳平與李政的這場爭執,漸漸演變成了儒學與法學之間理念的衝突。

    而造成這些矛盾的主要原因,則還是根在李原當初定下的“簡政”國策上。

    治理一縣、一郡或者關中,與治理由二十七個郡組成的龐大疆域不同,一郡之地,有些緊急的事務可以快馬驛報飛書上報,而現在的秦國則不行,位於大海邊上的東海郡發生的事情,要是用快馬報到長安的話,就算馳道再通暢,也需要六天時間。

    這個時代,電報、電話還沒有發明,烽火傳遞隻能表示一些簡單的訊號,而不能將詳情一一道盡。

    更何況,為了預防象“烽火戲諸侯”一樣幽王鬧劇的發生,也是為了軍事上的考慮,烽火極少能夠用於內政方麵。

    在遠離中央朝廷的情況下,一郡一縣的事務,更多的需要所在地方官員自行來處理,而這種自行處理一方麵鍛煉著官員的能力,另一方麵也加大了決策層麵的風險。

    “各位臣屬,今曰所議之事,本王以為,根源不在於是否需要考核,或者考核要不要依令而行,根子在於辦一件事,實際需要多少人力,而這些人力一旦提供了,能否完成預期的目標,我想這才是最關健的。這件事,是本王錯了——!”李原虛心檢討道。

    陳平、李政、關躍一愣,他們沒有想到,李原聽了半天,不僅沒有作出傾向姓的結論,反而自己承認有錯,說實話,這是他們幾個開始申辯之時沒有想到的。

    不知不覺中,隨著李原地位的鞏固,隨著他由侯成為王,隨著大秦的子民越來越把李原當作新皇帝,陳平等人下意識裏,開始把李原的話當作聖旨,沒有人會去想,李原的這個決定是正確還是錯誤。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