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秦

第三百八十三章 北戰南和(3/3)

    秦末,諸雄並起,戰亂頻頻。秦國因為五十萬秦軍精銳滯留嶺南,而導致國內軍事力量極度薄弱,為了平息叛亂,大將章邯竟隻能以刑徒為士兵作戰,造成這一困境的,正是南越郡尉趙佗的一己之私。

    南越國的疆域與秦國設立的南海、象郡、番禺三郡轄區相當,在它的北、東、西三麵分別與吳芮的長沙國、江南山越人中的閩越、以及西邊的夜郎國交界,東及南麵瀕臨南海,東西麵積達到萬餘裏。擁兵數十萬的趙佗也與北方匈奴的冒頓並稱“北強、南勁”。

    然而,在八年之後,秦國在李原的帶領下意外的複起,並迅速的平定了關東諸侯的叛亂,就連勇冠三軍的霸王項羽也告覆滅,趙佗在震驚之餘,思謀再三,決定派出丞相呂嘉為使者,出使長安,並送來自己的兒子趙仲始為人質。

    人質。

    這是在春秋戰國時非常流行的諸侯之間取信於他國的做法,趙佗這麽做,也是想要表明,自己是願意承認秦國,並接受秦國中央政斧的領導的,當然,在長期割據並享受到了權力帶來的種種好處後,趙佗是否真的願意接受秦國的轄區,也還存在未知數。

    不過,相比敵對的匈奴,南越國表現出了的和解的姿態還是讓李原感到欣慰,不戰而屈人之兵才是兵法的精髓,秦國眼下最主要的敵人是匈奴人,如果能夠在相對和平的狀態下,解決南越的問題,那自然是最佳的選擇。

    呂嘉、趙仲始在長安城受到李原的隆重接見,陳平、李政、還有已經漸漸淡出朝中的老臣章邯、辛勝也一個個出來相迎,呂嘉當年也是始皇帝提拔出來的官員,當然,他的官職比較低,基本上沒有可能與朝中的大人物交集,這也讓他避開了趙高、胡亥那一場亂作非為、指鹿為馬的大鬧劇。

    時至今曰,一眾秦國官員坐在長安城新督造好的議事大殿內,四周點燃的長明燈、刷得油亮的鬥拱支柱,還有腳下被燃燒的火熱的水流,這些新異的變化,讓遠道而來的呂嘉、趙仲始大開眼界。

    他們沒有想到,在北方的長安,大殿內的溫度,隻比嶺南低了十餘度,全不似外麵那樣北風呼嘯、寒冷刺骨。

    “武王,當世奇才,秦國棟梁,非如此人物,不能解秦之困。”呂嘉與丞相陳平相臨而坐,一邊飲酒一邊感歎。

    “平聽說,趙使君在嶺南亦立為武王,呂相不如細細說說嶺南之事,也好給我們這些北方的人開開眼界。”陳平麵帶微笑,道。

    同是武王。

    名稱相同,彼此的地位和實力卻是迥然不同,陳平隻輕輕的一點,就破了呂嘉的恭維之術,同時,陳平也不失時機的顯露出大國之相的鋒芒來。(未完待續。)

    如果您覺得《強秦》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1/1534/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