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秦

第三百八十一章 強者霸權(1/3)

    曆史,總有驚人的相似之處。

    在李原沒有到來的那個時代,公元前200年至前199年,西漢與匈奴圍繞著北方邊疆,開始了一係列的爭奪激戰,最終以匈奴人兵圍白登,劉邦兵敗而告終,而這一次,秦國與匈奴之間的導火索,則是因白羊部落而起。

    匈奴被稱為馬背上的民族,幾乎全民皆兵,冒頓一聲令下,整個草原部落齊齊響應的話,控弦之士估計可以出動約三十餘萬人。

    這個數字已經比曆史上的四十萬少了十萬人,而少了的十萬人正是一年前,燕北之戰中匈奴損失的兵力數量。

    為了對付匈奴,曆史上的西漢,整整休養生息了三十餘年,才始積蓄起了大**所需要的戰馬、鎧甲還有足夠的精兵強將,不過,李原麾下的新秦可不是劉邦建立的那個老弱的大漢,統一關東之戰,並沒有消耗過多的秦國力量,相反的,隨著一個個有名將領的歸降,秦軍之中將星雲集,士卒更是戰意熾烈。

    與隻有軍事一隻腳走路的匈奴人相比,秦國的優勢,就是綜合國力的強大,中原地帶已經步入鐵器時代,先進科技的應用、還有小麥、稻穀等高產農作物的普遍推廣種植,隨著時間的推移,秦國在經濟發展方麵的優勢會越來越大。

    同時,政治外交上的博奕,匈奴說動大月支人投靠,秦國當然也還以顏色,這是大國的泱泱氣度。

    國與國之間的關係。

    其實就是誰的拳頭硬,誰的力量大,誰就占得先機。什麽先禮後兵,什麽口頭上的**,其實統統都不需要。

    弱者永遠隻能被人欺負,而隻有強者才能笑傲江湖。

    要戰便戰。

    既然已經和匈奴撕破了臉皮,那就幹脆一不做二不休,全方位的壓製,以泰山壓頂的氣勢,將匈奴人的囂張氣焰先打落下來。

    這是李原一直奉行的主張。匈奴人,既然準備好了要做大秦的敵人,那麽就必須承受因此而帶來的困難。

    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孤立你想要打擊的最大的敵人。

    這是共和國的太祖語錄裏麵,對自己一方能夠最終獲得勝利的自評。李原雖然沒有攜帶什麽金手指,但他所擁有的這些曆史的經驗教訓,還有對這個時代未來發展走向的熟諳,就是秦國最為可靠的依賴。

    匈奴。

    這個讓西歐人以“**”來形容的民族,必將被秦軍所擊敗,在蓋藏城的風雪中,萬千秦軍將卒就是李原的左膀右臂。大秦治下的二千萬百姓也會同心戳力,共同為擊敗匈奴人而獻出力量。

    二千萬人口。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