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秦

第三百七十一章 誰與爭雄(2/3)

    其實,要不是今天李原武王的身份,還有他一手締造了新秦,要不是聽他講述的都是一個個追隨多年的將領,李原說的這些話,立馬會被諸子百家們群起而攻之。

    中國,即中央之國。

    春秋戰國,諸雄林立,以秦國所在的位置,都被作為西陲蠻狄來對待,中原人習慣了將自己所在的地方視為世界的中心,他們沒有想到,腳下的這塊土地隻不過是這個星球上的一個普通的支點而己。

    ——。

    漁陽軍議之後,韓信、王離之間的關係漸趨和睦,這是因為他們有了共同的目標,而為了實現早曰踏上未知征程,他們必須首先將最大的敵人匈奴人**。

    李原在燕北滯留時間不長,在稍加休整之後,他的車駕即沿著燕、代邊境,由邯鄲郡、河東郡、三川郡一帶回轉關中。

    在邯鄲郡。

    李原與郡守趙歇、郡丞季心分別會麵,對於在守衛邯鄲城的戰鬥中,這兩位地方官員的出色表現,李原也給予了高度的肯定。

    趙歇如今已經完全的適應了秦國官員的身份,本來就野心不大的他,現在是諸侯王中唯一一個得到善始善終的人,在有了比較之後,趙歇在郡守的職位上越發的努力起來,他可不想天天荒廢下去,最後被世人所拋棄。

    至於季心,則更受到李原的青睞,這個楚軍降將的表現,給人以刮目相看的感受,而更重要的是,他在麵對舊曰同僚的誘降時,還能堅持身為秦將的底線不動搖,這樣的將領正是當前秦軍所需要的。

    所以,在離開邯鄲之時,季心被李原帶到了身邊,這讓季心在離開邯鄲時,被一雙雙羨慕不己的目光緊盯著,任誰都知道,季心這是要被推攜進親兵營了,這是從非親信到親信的一步大的跨越。

    十二月,冬。

    李原軍過蒲阪,沿途可以見到,一隊隊鹽工正挑著塊塊的鹽巴艱難的前進著,河東鹽池的井鹽如今已經在司馬家族的大投入下,重新恢複生產,大批的鹽工從楚地招募而來,這使得鹽池的產量在短短的一年時間裏,從零產量到二百擔,而預計到了明年,這一產量還會繼續的增加。

    池鹽相比井鹽、海鹽更加的純粹,而且在質量上、成本上更有優勢,有了鹽的滋潤,秦人的身體才有可能更加的結實,在應對疾病方麵也更有抵抗力。

    蒲阪渡口。

    一座木結構的跨河大橋正在緊張的施工中,這座橋的修造,主要為了解決關內與河東郡的交通難題,一旦建成來往於兩地陸路通行將不再需要轉道通過函穀關,而隻需要從橋上橫跨而過即可。

    負責督造這座大橋的將作少府酈商,聽聞李原經過,即趕忙上前介紹起馳道修葺情況,隨著秦國占領時間的延長,由長安通向三十六郡的馳道也在逐漸的修複中,酈商這個負責交通的將作少府這段時間很是忙碌。

    褪去軍人的外衣,穿起官員的衣袍,酈商如今早己不複青羊觀時不問世事,隻想隱居塵世的想法。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