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秦

第三百三十二章 百家爭鳴(1/2)

    李斯留下的眾多書簡之中,最讓李原心動的,是這樣一份奏折,不過,它的年代看上去有些長了,就連竹簡本身也泛起了黃色。

    看得出,這是一份早年李斯要陳送給始皇帝的折子,不知什麽原因,沒有呈上去,而竹簡中需要奏明的事項,卻與新秦當前發生的劇變息息相關。

    “有教無類,興辦公學,廣納貧寒子弟——!”這是奏折的內容,談的是在秦國破除身份界限,廣開公學,讓每一個秦人都能享受到教育識字的權利,應當說,作為法家的弟子,李斯能夠將儒家孔子的學說納入到自己的奏言中,是一個讓人驚訝的舉動。

    但很可惜,李斯沒有堅持到底。

    不過,他的這份關於普及基礎教育的意見,讓李原很有感觸。

    這一次,漢中愚民的**,從表象上來說,是亂民們被贏氏的邪教傳說盅惑,但從根本上來講,則是由於基礎教育薄弱,換句話說,百姓都沒有什麽文化,一遇到解釋不通的天文自然現象,就把它歸結於神仙妖魔作怪,而這恰恰給了贏氏這樣的投機份子以可趁之機,所以,要想在秦國遏製**、反叛這樣的事件,就必須給予百姓識字的權利。

    大秦的公學。

    經過幾輪的戰事,早已荒廢不堪。

    各郡、縣的負責教育的官員,一般由令史和功曹兼任,但隨著秦國的幾起幾落,原有的機構早已被打破,而新的官員在到位之後,又忙於應付龐雜的曰常事務,相比較而言,教化這方麵的工作確實疏忽了。

    當然,這其中也和秦國目前的國力有關係,剛剛有了一點底氣的新秦,還做不到在各郡完全普及教育,不僅僅是財力問題,還因為人手不足。

    法家是秦國治國學說。

    但承續法家學說的子弟在這個時代卻是不多,諸子百家之中,人數最多的是儒生,其次是老莊學派,然後是縱橫家,這些人大多屬於關東人氏,而要讓他們真心誠意的為秦國效力,還需要一點點的時間。

    在閱罷李斯的遺作,李原第一次對這個毀譽參半的秦國名相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總的來說,李斯是一個有才華又有姓格缺陷的人,他不是那種為了理想而能夠獻身的人,在實際利益和理想主張衝突時,他的選擇就是忍讓和退縮。

    而這樣的姓格弱點,在姓格強勢的始皇帝統治時期,君與臣一強一弱,正好形成互補,而到了秦二世時期,趙高伺機**,李斯在一次次忍讓中被逼入了死路。接下來秦國發生的事情,不僅僅是李斯個人的悲劇,也有整個秦國的悲劇。

    如何在有限的財力下,廣開公學,吸納各階層的人才,培養屬於秦國自己的精英,這是李原需要長遠考慮的事情。

    神武侯府。

    陳平、李政二個留守的重臣,分別被李原召到府內書房,象這樣的小範圍商議是必須的,畢竟,李原提出了教學主張還隻是一個提議,具體要怎麽實施,在實施過程中又會遇到什麽困難,這些都還有待論證。

    “關於公學事情,我有一個想法,按照目前各郡的財力,要想普及興辦不可能,不過,我們可以在一些大郡進行試點,這樣一來,所花費的財帛不會太多,至於家中貧寒的子弟,可以由縣亭的三老作保,隻要他們在考學中成績優異,就免除他們的食宿費用,當然,象國家規定的徭役等在沒有正式的官身前,還要繼續的履行。”李原說道。

    “武侯,這興辦公學,關健在於教學之人,現在各郡但凡有點才學的人,都已經被挖掘的差不多了,除了那些隱居在深山裏、或者自己辦私學的人,我們還真難找到合適的教學人才。”李政一臉為難道。

    作為在內政上輔助陳平的助手,李政這些天雖然為李斯葬事拖累,但在政事方麵的一些具體情況他還是很熟悉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