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秦

第三百二十九章 呂澤的下場(1/3)

    火如長蛇。

    在子午嶺的山間棧道遊走著。

    再翻過一道山梁,就是沮水兵造的核心地帶了,蒙虎凝望黑漆漆的巍巍群山,心中不停的禱告他來得還不晚。

    “報將軍,斥候前出十餘裏,未發現有敵蹤出現。”黑暗中,一簇火把從前方的棧道而來,正是探路的秦軍斥候遣人回報。

    “兵造方麵,有什麽變故,求援的烽火還在燃燒嗎?”蒙虎問道。

    “我軍斥候一部已經和守軍聯係上了,不過,兵造的情況不太妙,守衛的一隊郡卒傷亡過半,現在,就連工匠們也被派到戰場上了。”斥候神色一緊,如實報告道。

    “傳令:加快速度,不惜一切代價,必須在子時趕到兵造。”蒙虎沉聲喝令道。這一刻,他的心如鋼鐵般的堅硬,縱算跌落峽穀的傷亡人數再多,也不能阻止他的腳步。

    人的心境,會隨著權力、地位、環境的改變而改變。

    當年,在滎陽外圍帶著一支邊騎救援李原的蒙虎,在經過了軍中和地方的雙重曆練後,逐漸的由一名單純的將領向一個文武綜合的重臣轉變。

    作為蒙氏家族唯一存活的子弟,蒙虎的身上,有蒙氏三代承繼而來的優秀品質。在跟隨著李原曆經數次大戰、經曆多番危險之後,蒙虎如今已經真真正正的脫離了邊軍小集團,而站在秦國整體的高度來考慮問題了。

    未來的秦國,要如何的發展?

    這是擺在李原、蒙虎、陳平這些秦國重要人物麵前的一道難題,在沒有位列秦國中樞時,蒙虎幾乎沒有考慮過大局的判斷,而當他在廷尉位置上一年之後,再看待秦國、再看待秦軍時,他的心境完全變了。

    其中,李原對天下局勢和秦國未來的判斷,對蒙虎影響很大。

    “關東要統一,雖然要經曆幾場戰事,但要是秦國真要那麽做,也不是辦不到,但是,統一的關健,並不在於占領,而在於民心的歸附,如果關東的百姓不能從心裏上接受秦國,那麽這種形式上的占領也就沒有什麽意義了——!”

    “所以,我們現在要做的,是忍耐,是連橫,是尋找一切可能,讓敵人的內部動蕩起來,而接下來,秦軍就以解救楚地百姓危難的身份進入楚境,去年,我們在趙地做的就不錯,在楚地我們也一樣能——。”

    當再次實現統一的誘惑擺在麵前時,李原在出征燕北之前,對著陳平、蒙虎、李政三巨頭,第一次透露了自己的真實想法。

    吃一塹長一智。

    始皇帝以強武掃滅六國,實現一統,但這種過於剛強的做法,也給秦國的覆滅留下了隱患,在新秦再次麵臨機遇的時候,李原選擇了穩紮穩打,一步步解決關東的那些潛在的敵人,而現在,趙地、燕地這兩個北方的敵人不複存在。

    剩下的楚國也分裂成了西楚和東楚,如果能夠挑動項羽和英布相互撕殺內訌,秦國一統就成順裏成章了。

    作為一國之廷尉,蒙虎對於新秦現在的國力也有清晰的認識,如果還象始皇時一樣實行全民皆兵的黷武做法,可征五十萬大軍是沒有什麽問題的,但這樣做的結果,就是秦國好不容易發展起來的經濟陷入緊張崩潰邊緣。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